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天香紫钗记

天香紫钗记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2.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东莞时报

【出版日期】2010.02.04

【版次】第B08版:七日闲·公园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因花形盛大、丰美娇艳,牡丹历来被誉为百花之王,所谓国色天香。在老银中,雕刻有牡丹图案的首饰也往往显得格外精致美观,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故此也成了非常受藏家欢迎的一个品种。而众人追捧,精品也越来越难觅。我收老银以来,觉得略微看得上眼的牡丹图案藏品,也就是这一支簪子。

簪子用蝶恋花题材,蝴蝶恋的花便是两朵牡丹,镂空錾刻刀法精妙,花瓣与叶片上的脉络纤细入微,最特别的是,两簇花蕊是立体的,每一根皆为顶端呈圆球状的银丝,分别列成平行的两排,焊入花心中,整个花形由此愈发栩栩如生。

收这簪子是在写上一部小说的间隙。每当我开始写一部长篇小说时,我的购物欲和玩乐欲就会锐减,只要不上班就整天宅在家里,过着清心寡欲很省钱的生活。上次动笔前曾立志要收一个漂亮的牡丹题材首饰,但直到小说写得差不多了,才又开始在各老银卖家处晃悠。原本也没指望一回来就能发现好物件,却没料到竟能于这时令看到这开得秾艳的两朵牡丹。

这种情形大概与苏轼在密州赏秋季牡丹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处。北宋熙宁年间,苏轼因政见问题被外放杭州,随后又移知密州。也是运势不佳,刚到密州便遇见蝗灾,苏轼便斋戒数月,终日素食,不沾酒水,因此是年春密州牡丹盛开也没顾得上设宴一赏。原以为错过花期,不想到了九月城西龙兴寺竟有一千叶牡丹奇迹般绽放一枝。苏轼大喜,遂邀友人,于雨中置酒赏花,并即兴填下一阙《雨中花慢》: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

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至于现实中鲜活的牡丹,倒是很久未见了。惟记得去春曾在好友小焉家见其先生陈史军所作国画一幅,画的是小庭深院,槛外有牡丹一丛。画面布局错落有致,屋宇人物各尽其态,而牡丹之旁有一隅空白。同去的小田姑娘不解,指着空白处问陈氏夫妇:“这里为什么不画满?”小焉大笑:“你知不知道有个词叫留白?”

那也是“尽日东风,荡飏茶烟”的时代。

米兰:媒体人、网络作家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