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试论《南柯记》的荒诞特征

试论《南柯记》的荒诞特征

作者:田松 出版日期:2000.06.15 点击数:0

【作者】 田松

【报纸名称】:中国文化报

【关键词】 《南柯记》 荒诞派戏剧 荒诞性 试论 戏曲创作 唐人传奇 古典戏曲 《秃头歌女》 不合情理 人物性格 

【出版日期】2000.06.1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欧美戏剧史上 一个重要派别。但是荒诞作为一种艺术表 现方法在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创作中早已 得到广泛运用。同时,我国古代的荒诞戏 剧与西方的“荒诞派戏剧”在剧情构筑、主 题传达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 异是由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所决定 的。$$ 一、“荒诞”的含义及其在戏曲中的运用$$ 在先秦文学中,许多作品常常用怪诞、 不合情理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某个人生哲 理,如《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 《庄子·秋水》中的“邯郸学步”,庄子的荒 诞美学思想在魏晋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小 说中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展。到了元代, 戏曲创作钟情于荒诞美,“荒诞”作为一种 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为许多戏曲作家所 运用。如关汉卿的《蝴蝶梦》、《西蜀梦》,马 致远的《荐福碑》,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 等,无不具有鲜明的荒诞特征。明清戏曲在 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荒诞”不仅 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用于戏曲创作,如汤显 祖的“临川四梦”、徐渭的《歌代啸》、李开先 的《打哑禅》等,而且作为批评术语进入戏 曲批评,如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玉掌》 所说“一涉仙人荒诞之事,便无好境趣”。虽 然这种批评多是贬义,但从侧面也说明荒 诞艺术在明清戏剧中的运用和发展。在这 里“荒诞”主要是指荒唐、虚妄和不合情理 的夸张和想象。由此而生的奇幻美则得到 批评家们的大力张扬─—《牡丹亭》就是一 个突出的例证。应指出的是,我国古典戏曲 中的“荒诞”与西方“荒诞派戏剧”的“荒诞” 是不尽相同的。在西方词典中“荒诞”是“不 合情理和常规;不调和的,不可理喻的,不 合逻辑的。”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荒诞”则是 幻与真、奇与美的辩证统一,是剧作家对社 会生活进行“变形”处理的一种艺术表现手 段。“荒诞”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剧作 家体验人生的最后结论。《南柯记》的荒诞 美就显然不同于西方荒诞派戏剧所创造的 荒诞美。$$ 二、剧情的荒诞与社会生活内容的真实$$ 《南柯记》是汤显祖根据唐人李公佐的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的,该剧 的剧情如下:唐贞元年间,东平人淳于棼弃 职流落广陵。一日他在契玄禅师的盂兰大 会上偶遇前来为大槐安国瑶芳公主选婿的 琼英、灵芝和上真三人,归来后思念之余, 不觉醉卧在古槐树下。梦中淳于棼被迎入 大槐安国招为驸马。数月后任南柯太守。淳 于棼为官20年,境内“雨顺风调,民安国 泰”,后进爵上柱国,位居大学士,4个儿女 俱以门荫授官。后因丧妻失友终日花天酒 地,终被国王遣还。淳于棼猛然惊醒,身旁 余酒尚温。顿觉万念俱灰,人生如蚁,终于 遁入空门。$$ 剧情的发生发展极具荒诞性。整个剧 情是在人化的妈蚁世界里展开的。这个“蚂 蚁世界”却具有人世间的一切特征,如官场 上的裙带关系,官僚之间的互相倾轧,下层 官僚的玩忽职守以及百姓对仁政的期盼等 无一不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剧中的主要人 物大多是蚂蚁的变形,或者说是“人化的蚂 蚁”,如国王、国母、瑶芳公主、琼英、灵芝、 上真、右相段功以及檀萝国四太子等等都 是如此。这些“人化的蚂蚁”都具有现实世 界中人的一切特征,如国王的偏听偏信,右 相段功的忌才妒能,紫衣官的势利,瑶芳的 多情等等无不与人间相似。这些描写既具 有很强的荒诞性,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这 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其一,情感 强烈而真实。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之情 不仅是强烈的而且也是很真实的。其二,所 描写的社会生活现象是真实的。淳于棼为 官的遭遇正是晚明官场的一种折射。情感 的真实和现象的真实又通过梦幻这一虚幻 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有幻而真、奇而美的审 美特征,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 对观众的吸附力。$$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南柯记》虽 然具有很强的荒诞性,但是与西方荒诞派 戏剧相比,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多 彩的人物语言以及精细的人物性格刻画, 展现给观众的是具体而生动的戏剧情景。 而西方荒诞派戏剧大多没有连贯的故事情 节,甚至有时连完整的人物语言都没有,如 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等作品都是如此,它们常常通 过整体性的象征来传达某种人生体验,引 发观众的哲理性思考。这种荒诞派戏剧因 淡化剧情,弱化人物性格刻画,因而具有 “反戏剧”的鲜明特色。而“荒诞”在 《南柯记》中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法,一 种讽刺和抨击社会现实的手段,这种艺术 手法大大强化了戏剧性。因此,它不像西 方的荒诞派戏剧那样难于被普通的劳动大 众所理解和接纳。$$ 三、主题:寓讽刺于荒诞$$ 西方荒诞派戏剧出现在20世纪五六 十年代,它反映了二战后西方一部分人的 思想和感情。在这个时代,因战争毁灭了 一切信仰,人无法理解他所处的世界,同 时也失去了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希 望,由此产生了人与他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的分离,这就是“荒诞感”。英国批评家 马丁·埃斯林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 “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 理苦闷”。而中国古代的荒诞戏剧是根植于 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从庄子的 寓言,到魏晋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小说,已 有丰厚的积累。到了明代,荒诞艺术作品更 是蔚为大观,出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汤 显祖的“临川四梦”等作品。中国的荒诞艺 术具有以奇写情,以幻写真的审美特征。因 此《南柯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荒诞 派戏剧的主题相近,人生如梦─—荒诞和 虚无,人所努力追求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人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南柯记》的 真正主旨又不仅仅在此,它通过描绘一个 荒诞故事来寄托作者的人生体验并对晚明 社会现实中的丑恶现象进行强烈的讽刺和 抨击。在《南柯记》中汤显祖通过淳于棼的 遭遇劝告世人不要执著于功名利禄,反映 了他理想破灭后的失意。因而在剧中他对 晚明科举考试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昏庸无 能、官僚的争权夺利和势利嘴脸进行了猛 烈的抨击,讽谏当朝统治者应为百姓着想, 使得百姓的生活都如南柯百姓一样,体现 出一种美好的愿望和人生理想,这就使它 与西方荒诞派戏剧判然有别。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