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朱妍换好了水袖,脚上缠好了绷带,穿上芭蕾舞鞋,准备上场,而

朱妍换好了水袖,脚上缠好了绷带,穿上芭蕾舞鞋,准备上场,而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3.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出版日期】2012.03.20

【版次】第08版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她拥有一双会说话的脚

1995年,朱妍大学刚毕业时,在《红色娘子军》中只扮演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跳群舞。十年后她被选为主演琼花。

朱妍说,从第一次跳完红军女战士到琼花她用了十年。第一次演女战士觉得有点好笑。

“每次紧握拳头的时候,都想到学校里学的手臂要像天鹅的羽翼一样轻轻落下,而这部舞剧要求拳头要有力;从内容上看古典芭蕾描写的都是情感居多,而这部剧描写的是革命,展现阶级仇恨。”那时的朱妍并不能深入剧情,和海岛女战士们“达成一致”。

排演这样一出中国芭蕾需要付出更大的体力,需要手持长枪,做迎风展翅,或者大跳,而西方古典芭蕾通常手中只有一把羽绒扇。在技术要领方面,这部剧是以芭蕾舞为载体,加入了很多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比如翻蹦子,芭蕾的旋转是平转,而蹦子是手和地面垂直,从胸腰处折九十度的转,还有古典舞的身子韵律。朱妍大学学习的是古典芭蕾,要新学一种舞蹈,把芭蕾范儿变成中国古典舞的范儿,把芭蕾的身体语言和思维习惯调整成中国式的肢体语言,还是挺困难的过程。但是为了精益求精。别人下了排练场,她一个人继续练习。

千双舞鞋背后的汗水

随着技术的成熟,朱妍逐渐拉近了和剧中人物的距离,接着就是情感的成熟。情感的成熟源于对剧中人物的理解。朱妍看了无数遍《红色娘子军》电影,可依旧觉得剧中女性的激愤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团里组织《红色娘子军》剧组的演员去军训,体会军旅生活,加深了她对剧作的理解,每天的军人的训练,让娇娘子变成了娘子军。

军训结束后,朱妍再一次在寂静的排练教室里静静的聆听着音乐中或激情或哀婉的片段,脑海中展现出了一个具有丰富情感世界和理性思考的女奴,琼花变得鲜活了。琼花的痛苦,最初只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愤怒,一种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激情,用逃跑做了不甘的表达,却以失败告终。红军党代表洪常青带来的帮助、教育和启示给她黑暗的命运带来了光亮,她知道改变自己命运所要走的路。在这一瞬间,朱妍明白了,琼花的出走是推翻夫权制社会,推翻对女性的操纵和压抑,这一瞬间,朱妍终于顿悟。

朱妍用自己柔软的脚磨破了1000双坚硬的芭蕾舞鞋,汗水换来的是观众的赞赏,换来的是业务的全面提升。朱妍之前在大学学习芭蕾舞,对古典舞没有太多的认知,随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牡丹亭》之后,朱妍也随着一部部舞剧探索中国芭蕾,将足尖艺术移植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沃土上。

午报记者 石盛楠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