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日本梅兰芳”有望来深演杜丽娘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1

“日本梅兰芳”有望来深演杜丽娘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1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8.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晶报

【出版日期】2010.08.17

【版次】第A13版:深圳·市情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坂东玉三郎清秀儒雅。晶报记者 高雷/摄

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余温未了,坂东玉三郎(以下简称“坂东”)携手中国昆曲演员奉献的中日版《牡丹亭》又渐起高潮。这位日本歌舞伎国宝级大师近日来深圳接洽演出事宜,他在接受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日版《牡丹亭》有望于11月下旬在深上演。

回归东亚的“亚洲至宝”

8月14日,记者见到了年逾花甲的坂东。清秀儒雅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平和之下透射着丰厚的张力,有股令人敬而远之的气场。听说他在生人前素来少语。问了一个宏观的问题,他直白地说,问题太大了。再缩小范围,他简答了两句。可谈及《牡丹亭》和杜丽娘,他顿时来了精气神儿。眉飞色舞,腾出双手,在空中运筹着各样手势。一回一转,都如戏般美妙。落下时,停在原处,不差分毫。兴起时,他索性起身,示唱开来。

“那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牡丹亭》中的经典唱词也是很多中国观众对坂东的提问。

作为日本歌舞伎守田家族第五代传人,他是歌舞伎最著名的“女形”演员,被誉为“日本的梅兰芳”。精通舞蹈、电影、书法、古董、茶道等各类艺术,坂东从日本舞台走向欧洲、美国,最终回归亚洲。与他结识十多年的老友、中日版《牡丹亭》的导演兼制作人、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靳飞先生将坂东称为“亚洲至宝”、“亚洲第一位打通各种艺术门类的大师”。

除祖辈与演过《牡丹亭》的梅兰芳有旧、自己也仰慕梅兰芳的艺术,坂东还将中日版《牡丹亭》归结为对中国美的发现和回归。“《牡丹亭》这样的中国古典著作,超出了日本传统文化范围,有着非常广阔的艺术空间。作为日本‘女形’演员,也比较容易进入中国戏剧。昆曲的美妙音乐,令我向往。”

“手工缝制”的《牡丹亭》

歌舞伎的表演多为舞蹈、技巧以及不多的念白,而中国戏曲要求演员集唱、念、做、表于一身。坂东不仅要学习带着苏州方言韵味的昆曲念白,还要钻研曲牌唱段,而最难的是对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他一直在想:汤显祖究竟希望杜丽娘是怎样的女子?16 岁的杜丽娘应该是什么都懂,还是什么都不懂?最终,他选择用自己的视角诠释杜丽娘,那是“一个生在日本的演员感受到的中国的美”。

“不要把中日版《牡丹亭》看成一个日本人演昆曲。”靳飞说,坂东是用了10年时间将《牡丹亭》“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纯手工工艺”。在2008年公演之前的两年中,坂东每天都要与靳飞讨论两个小时的剧本,一句一句地研究其中的含义,为每一个字的念白安排身段,为每一句的唱腔设定心情。

“我这个杜丽娘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点点发现了杜丽娘的美。”坂东独创了一系列动作,揣摩当时的语境,改编剧本。这种“坂东玉三郎式的审美解读”被靳飞称为“东亚新古典主义”。

坂东透露,根据目前达成的初步意向,中日版《牡丹亭》有望于今年11月在深圳登台。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