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版《牡丹亭》上海热演-坂东玉三郎三演“杜丽娘” 首次完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1.19
【版次】第A16版 (文娱)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记者 王舒阳 有一种美,不拘于形、不限于声,凌驾于程式之外,有“日本梅兰芳”之称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就在舞台上展示了这样一种难以描摹的美态。 11月17日至22日,苏州昆剧院与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合作演出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继今年3月在苏州首演、5月在北京演出后,坂东玉三郎第三次在国内其他城市演出中日版《牡丹亭》。这次也是他第一次完整演出《游园》、《惊梦》、《离魂》、《回生》、《写真》、《幽媾》6折。 60岁的坂东玉三郎,在舞台上的表演充满了真正的“写意”之美,令人物的神韵毕现。 昆曲表演刻着歌舞伎烙印 17日,上海首场演出结束后,很多看过坂东之前演出的观众对他昆曲技艺进步之神速,颇为感慨。相比半年之前苏州的演出,坂东又多学了《写真》和《幽媾》两折,而《游园》、《惊梦》等更显纯熟,之前最受赞赏的《离魂》更是幽深入微。 在这半年时间内,坂东无时不在学习《牡丹亭》,从9月初来到苏州排练后回到日本,坂东就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了一个想象中杜丽娘的世界,在《牡丹亭》的排练期间,他甚至刻意在台下与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保持距离,就是希望不要破坏舞台上的神秘感。对于他来说,在《牡丹亭》中每多学一折戏都是一个奇迹,从之前苏州演出的四折戏到半年后能够演六折戏,这对他来说都是很不简单的一个尝试。他的“杜丽娘”也因此不同于任何一个版本。尽管他之前学习的是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版“杜丽娘”,但舞台上的他却并没有刻意模仿,而是完全自成一格,别具神韵。在他的昆曲表演中,有着歌舞伎的鲜明烙印,但两者却很好地融合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中。 《写真》《离魂》摄人心魄 在长达两小时的演出中,坂东玉三郎的《写真》和《离魂》是最精彩的段落,他以极简的身段与表演全神贯注地传达了杜丽娘灵魂深处的状态。在新学的《写真》中,坂东将病危的杜丽娘从为伊消得人憔悴,到顾影自怜对镜留下自画像,在台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个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杜丽娘”。日本歌舞伎很善于表现一种病态美,因此这两折戏如入化境。从中既能看到一种日本的美学追求,又很好地融于昆剧的美学之中。 坂东之前曾表示,《牡丹亭》中他最爱《离魂》,而《写真》是杜丽娘把灵魂画到画中,在他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离魂”。这中间的心理过程,是他要掌握好、设计好的,让台下的观众能感到杜丽娘想要拿笔画画的心情都是坂东一直考虑的问题。他“以形写意”的表演,几乎让所有昆剧表演者甚至于昆剧大家折服。 据悉,中日版《牡丹亭》将在上海连演6场,其中11月22日的一场将作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的专场演出。届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也会去上海观看演出,两位相熟多年的艺术家将在剧场重逢。 昆曲名家评坂东 ■他的动作不多,但感觉就是杜丽娘。其实在舞台上演员动作多容易演,动作少却非常难。 ——蔡正仁 ■玉三郎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他的神态与五官都与梅兰芳先生非常相似,玉三郎在歌舞伎中是大师,他与梅兰芳先生除了外形相似,在艺术追求上也是很相似的,他们在追求戏曲艺术的道路上都十分刻苦努力,是真正的大师。——梅兰芳先生二儿媳屠珍 ■1989年俞老带着上海昆剧院的演员们去东京连演了11场《长生殿》,在那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中日艺术交流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此次坂东出演中日版《牡丹亭》是昆曲艺术推广与振兴最好的时机。 ——俞振飞妻子李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