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续写征文揭晓 晶报“书立方”主题活动第一环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16
【版次】第A14版:深圳市情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晶报记者 丁为民
经评委会两轮评选,《牡丹亭》续写征文今日揭晓,评出优胜奖13名、鼓励奖7名。
本次有奖征文活动是晶报“书立方”活动中“名著续写”的第一环节,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社联合主办,新浪读书频道、深圳新闻网、全民阅读网、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协办。优胜者奖品由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供。
读者踊跃续写经典
征文活动自10月22日启动以来,广大读者打开电脑、拿起纸笔,踊跃投稿,作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季”项目之一,深圳移动用户还通过手机阅读《牡丹亭》、发送征文。至11月10日截稿,主办方共收到征文128篇。
作者既有工厂领班、在校大学生,也有企业高管、退休职工;既有深圳的,也有福建厦门、湖南长沙、浙江桐乡的。“我的‘牡丹亭’我做主”,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他们,在征文里描绘了各自心中意犹未尽的那座“牡丹亭”。
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好事多磨,一部分作者则贴紧原著结尾处构思:世人谣传杜丽娘是狐妖……;杜父不认皇帝指婚,要毁牡丹亭,围绕牡丹亭“拆”与“护”之战,再度演绎对抗封建礼法的思想主题;牡丹花、牡丹书院一一入戏,成就新的传奇……一部分作者更是想象奇特:梦杜新婚夫妇被卷入战火纷飞的抗金战场,再次分离,历经波折仍得聚首;甚至,他们穿上时光机来到了21世纪的都市……
“书立方”继续推进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联合推出的“书立方”活动,旨在通过对一本经典书籍进行多样化的、立体式的阅读,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经典、喜欢经典、阅读经典。
第一环节的“名著续写”有奖征文揭晓,部分优胜奖作品将于近日在晶报《人文正刊》刊登。
第二环节“探访之旅”的“走读”活动将于11月19日至21日举行,优胜奖获得者将受邀展开“探访之旅”的“走读”活动,共赴江西临川探访汤显祖故里、江西大余探访牡丹亭。
第三环节“专家读剧”也已敲定。11月25日晚,靳飞将在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向晶报读者、读书月嘉宾解读中日版昆曲《牡丹亭》。靳飞是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导演兼制作人,著名国学大师张中行的弟子、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他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结交十几年。届时,他将道出坂东与梅兰芳、与中国文化的若干不解之缘。
11月29日,“高峰论坛——阅读方式的革命”也将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坛论讲。新浪读书频道、深圳新闻网、全民阅读网、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单位负责人,部分出版社负责人,文化学者将受邀与会发言。敬请垂注。
优胜奖获得者 魏芯、姜丰、王月华、覃伟文、毕巍巍、陈莎莎、张玲、张小忠、高政祥、刘英华、张剑良、王泉峰、李宣荣。他们将受邀共赴江西临川探访汤显祖故里、江西大余探访牡丹亭。 张剑良、王泉峰、李宣荣通过手机阅读参与征文,将各获得苹果公司推出的最新款数码产品iTouch一部,其余10名各获得N518汉王手写电纸书一本。 鼓励奖获得者
孙豪、刘艳萍、谢鹏、谢培城、谢之峰、刘勇、陈凯倩。
他们将各获得晶报社送出的《牡丹亭》书籍及DVD一套。
征文花絮
最长征文
长四万字
优胜奖获得者姜丰的来稿《夺梦奇缘》是“颠覆性书写,并富想象力,所构思的又并非完全不可能”(评语)。它的字数长达4万余字,如同一部书稿,有可能是“史上最长征文”。
改写成
白话版
优胜奖获得者、图书馆馆员毕巍巍在续写中加入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加入了时代感与现实意义。她还按自己的理解将《牡丹亭》改成了白话版——《杜丽娘》,一并发来。
应征作者
属她最小
集美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18岁大学生张玲,是这次征文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作者。她同样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文学迷。她说,阅读古典书籍的习惯让她受益匪浅,“希望‘书立方’活动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经典”。
爷孙俩
齐上阵
本次征文活动还收到了一对爷孙的来稿,爷爷谢培城退休前任职于湖南省衡阳市市志办,同时还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孙子谢之峰从小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培养了浓厚的文学兴趣。爷孙齐上阵,可惜双双只获鼓励奖,连评委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