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一个“自我”的杜丽娘——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
【作者】 王剑虹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5.28
【版次】第A19版(文娱新闻)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史依弘和张军昨天排练《牡丹亭》 高剑平 摄
由史依弘、张军联袂主演的昆曲《牡丹亭》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虽然《牡丹亭》是昆曲舞台上常见的经典剧目之一,但这一版本却充满新的看点,从梅派大青衣演绎整出昆曲经典到全电脑印花的服装、全透明的道具等,都透着不同。昨天记者来到《牡丹亭》排练场探班,试图赶在首演之前揭开“面纱”先睹为快。
服装道具新颖
昨天,史依弘和张军着装为记者展示的是“幽媾”中的一部分。全电脑印花是这次戏装的一大特点,从昨天现场来看,张军的服装与传统的戏装距离还不是很大,但史依弘所着服装的颜色有点特别,据介绍这服装外面还有一层纱,尚在赶制中,加上排练现场灯光完全无法与舞台上相提并论,所以这些创新的戏装在台上效果如何依然是个谜。史依弘告诉记者,在“魂游”一场中自己的服装肯定会让观众“吓一跳”,那是设计师参考了国外时装创作的。全透明的桌椅昨天也“参加”排练,不过同样由于没有舞台灯光的配合,还很难看出效果。此次《牡丹亭》的乐队也与一般昆曲的乐队不同,除了最基本的曲笛和板鼓之外,还有竖琴、古筝、古琴、小提琴等乐器,整出戏的配器特邀台湾音乐人担任。
演唱“收”得好难
“杜丽娘是为爱死去活来,我是为这个戏死去活来。”史依弘说这次学戏实在辛苦,“昆曲绕来绕去好难唱啊。”让史依弘头痛的不只是昆曲唱腔,她还必须舍弃很多京剧里的漂亮音色,演唱时一直在“收”,只要高音一飙旁边马上会有人提醒她要“含一含”。这出戏的上半场一个多小时几乎都是史依弘在唱,她开玩笑说,唱到“离魂”杜丽娘死去时自己也唱得“半死”了。史依弘的老师、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也坦言史依弘这个戏学得很辛苦,特别是唱腔部分要唱出昆曲的味道不容易,她也教过不少京剧演员学昆曲,但唱整出昆曲大戏的,史依弘还是第一个。张洵澎表示,对于史依弘来讲要把握昆曲闺门旦的气质也是一桩很有难度的事,闺门旦是“大小姐”而不是大青衣,很多表演的细节稍不注意效果就不一样了。
有待观众评判
从昨天排练现场来看,史依弘塑造的杜丽娘与传统昆曲舞台上的杜丽娘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音色方面史依弘全部使用小嗓,念白部分京剧梅派的味道还是相当明显。对于演出后可能会有的各种评论史依弘倒也坦然,直言大家有什么看法尽可以评论,自己不会不高兴。在剧中与史依弘演对手戏的张军表示,一开始对戏时听到史依弘的“梅派嗓子”是有点不习惯,“但现在我已经很习惯了。”张军说,史依弘塑造的是一个“有特色的杜丽娘”,一个“比较自我一点的杜丽娘”。说到首次与“师姐”史依弘合作大戏,张军说史依弘的气场很大,加上自己的戏主要在下半场,而下半场与传统的《牡丹亭》有很大不同,对于自己来讲也等于是个“新戏”,所以排这个《牡丹亭》对自己是一种挑战。
本报记者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