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玉簪记》两部大戏本月亮相北大-白先勇来苏昆为

《牡丹亭》、《玉簪记》两部大戏本月亮相北大-白先勇来苏昆为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2.0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苏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9.12.03

【版次】第A12版 (文娱)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记者 王舒阳 四年前,白先勇在苏州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 12月15日、16日,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闭幕演出的《玉簪记》,将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同时,青春版《牡丹亭》也将于12月18日至20日在北大上演上中下三本。为了这两出大戏在北大的演出,白先勇特地从美国赶到苏州,对苏州昆剧院的演员们进行演出前的指导。 螺丝松了就要紧一紧戏剧需要打磨和修整 昨天一大早,刚从美国赶到苏州的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的演员们一起来到排练厅,为即将在北京大学上演的两本昆曲做排练前的动员工作。空旷的兰韵剧场在冬天的清晨显得特别寒冷,随他一起来的还有指导演员排练的张继青老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两位老人将对两部戏的唱腔、动作甚至演员的眼神等细节部分进行精细地打磨。 青春版《牡丹亭》演了180多场,在北大也演过三次。但是,《牡丹亭》与《玉簪记》两出大戏同时在北大演出这还是第一次。在昨天的动员会上,平日看起来很和蔼的白先勇对每位演员说了一句话:“这次在北大的演出绝对不可以失败! ”一说到排戏与昆曲,这位73岁的老人就严格起来。在他看来,一出戏的好坏不是观众的掌声、叫好声就能评判的,一出戏好不好的关键还是在舞台上,演员在台上演得怎么样是评判一出戏到底好不好的重要标准。“苏州昆剧院早已不是六年前的草台班子了,现在的苏州昆剧院早已有了国际影响力,剧院里的演员也在两岸三地最有影响力的剧场里演出过了。在我的眼里,昆曲演员不仅是在演戏,他们还在书写历史。所以,每一次的演出对我,对这些演员来说都是一个重新提高的机会。虽然《牡丹亭》已经演了一百多场,但这就跟车子开久了也需要保养一样,每个螺丝都要紧一紧,这样才能开得更久。 ”说自己从来不做失败之事的白先勇昨天用“紧螺丝”来给记者打比喻,其实也是想告诉更多的人,戏剧也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与修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零错误”,他自己也始终坚持着走“昆曲义工”的道路,就是为了让昆曲走入历史,走入更广阔的舞台。 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古琴首次联袂 去年11月,新版《玉簪记》在苏州举行全球首演时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改编自明代戏曲家高濂的作品,全剧共分“投庵”、“情挑”、“问病”、“偷诗”、“催试”、“秋江”6个篇章。曾经以昆剧、京剧、越剧、川剧等多种形式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其中,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华文漪的版本是业界公认的经典。这一次是新版《玉簪记》首次在北大演出,这让白先勇感到很有压力,他告诉记者:“北大是中国高等学府中的龙头,是推广昆曲传习计划最有力的一块阵地,新版《玉簪记》将加入更多新元素,让昆曲再次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 ” 据悉,新版《玉簪记》还是青春版的形式,还是由《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扮演者俞玖林、沈丰英主演,这一版《玉簪记》不但邀请了昆剧第一小生岳美缇和名旦华文漪来为年轻人口传心授,“金马奖”得主、亚洲影展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王童担任服装设计,舞台上还将呈现书法家董阳孜的字、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和王孟超的舞台设计等。此外,将古琴演奏引入昆曲演出也将是一个亮点。据介绍,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将在演出中现场演奏何作如先生的唐琴“九霄环佩”,这也是昆曲、古琴两大联合国世界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次联袂。 在青春版《玉簪记》上演之际,白先勇与北京大学还将启动“昆曲传承计划”,届时不仅有青春版《玉簪记》和《牡丹亭》在北大上演,经典昆曲鉴赏课程、青年昆曲人才培养、昆曲大师研究、数字昆曲计划等也会陆续启动。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