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打手稿 六年时间去雕琢 剪纸艺人曹春法“打造”剪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03
【版次】第A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本报讯(记者 叶江 通讯员 毛娅妮)昆剧版、婺剧版、赣剧版、青春版……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被一次次改编成不同剧种上演,让后人魂牵梦绕。在遂昌县,一位名叫曹春法的剪纸艺人,在仔细研读原著《牡丹亭》后,进行了一个大胆尝试,立志用6年时间“打造”剪纸版《牡丹亭》,用剪纸的形式诠释这部经典名著。
曹春法的老家在遂昌县焦滩乡焦石娄村,他从小就喜欢画画。逢年过节时,曹春法的奶奶总会拿出红纸剪窗花。曹春法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剪纸,并从奶奶那里学会了最简单的剪纸手法。自此,他与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结下了不解情缘。即使在温州、丽水打工的日子里,曹春法也没忘记钻研剪纸,每天都利用休息时间来练习。
曹春法擅长古典人物剪纸,技艺细腻,人物刻画生动。2008年是曹春法剪纸生涯的转折点,他创作的《喜迎奥运》剪纸作品获得了全国比赛银奖,《采莲曲》、《貂蝉拜月》等作品也获得了大奖。得到专家的认可后,曹春法又有了新的想法——创作《牡丹亭》系列剪纸。
“因为遂昌是《牡丹亭》这部名著的原创圣地,代表着遂昌浓厚的本土文化,如果能成功,将能更好地展示遂昌的文化,让大家更多地来了解遂昌。”说着,曹春法展示了两幅已经完成的作品,一幅是《牡丹亭》的封面,其中杜丽娘略带娇羞,柳梦梅风流俊俏,在丛丛牡丹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作品深浅粗细,层次丰富。另外一幅作品中,汤显祖手持书卷,回眸远眺,用笔精致、细腻,造型栩栩如生。
曹春法告诉记者,他的作品都要先画手稿,再刻剪。“一幅好的作品,好的构思是前提,有时设计一个手稿就要好几天,来灵感了,半夜三更都会起床画手稿。”为了能将《牡丹亭》的精髓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早在2008年,他就去书店买来原著,对其中的人物背景进行揣摩,并把大自然的景物与书中人物相结合,进行打稿,经过两年时间的构思,2010年,60幅设计稿全部完成。目前设计稿中已有22幅被转化为剪纸作品。
“2016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希望能在那时完成全部60幅作品,并举办剪纸展览,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大师。”曹春法对此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