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牡丹亭”我描绘 响应读书月主题活动“书立方”,读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02
【版次】第B17版:人文正刊·专题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晶报讯(记者 彭子媚)《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截至昨日晶报已收到征文百余篇。征文作者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休国企职工,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岗位的他们,在征文里描绘了各自心中意犹未尽的那座“牡丹亭”。
续写经典祖孙齐上阵
“虽然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但我独爱《牡丹亭》。”征文作者毕巍巍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她,平时与周围人沟通时发现,由于《牡丹亭》原文太雅不易理解,读过的人并不多。毕巍巍说,来深几年后,自己在生活历练中不断成熟,对生活有了很多感悟。她将《牡丹亭》按自己的理解改成了白话版——《杜丽娘》,还对《牡丹亭》进行了续写,续写部分加入了作者的生活感悟,并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加入了时代感与现实意义。“《牡丹亭》不是一般的小说,它是一部象征意义十足的作品。作品主人公冲破障碍追求爱情,这种勇于追求的精神,既反映了作者的追求状态,也对后人产生启示和鼓舞。”毕巍巍说。
大一新生张玲是本次来稿中最小的作者,就读于集美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文学迷。张玲说,阅读古典书籍的习惯让她受益匪浅,但除了她所在院系的同学之外,其他的同龄人似乎兴趣不浓,“希望‘书立方’活动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经典。”
本次征文活动还收到了一对爷孙的来稿,爷爷谢培城退休前任职于湖南省衡阳市市志办,同时还是一名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孙子谢之峰从小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培养了浓厚的文学兴趣。谢之峰说,距离他第一次读《牡丹亭》已时隔多年,“书立方”活动让他重拾经典。
征文还在继续
我们处于一个新的阅读时代,新兴的传媒形式不断地分流读者,人们越来越远离经典书籍。今年读书月期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联合推出“书立方”活动,通过对经典书籍《牡丹亭》进行多样化、立体式的阅读,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经典、喜欢经典、阅读经典。我们诚邀读者续写《牡丹亭》,续写征文体裁、字数不限,截稿日期为11月10日,15日揭晓评选结果并开始刊登获奖作品。有意参与活动者,可将征文发送至:culture_101@126.com;或寄送到:深圳市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报业集团晶报人文副刊部,邮编:518009。深圳移动用户还可通过手机发送征文。活动设优胜奖13名、鼓励奖10名,并设有丰富的奖品。其中,13名优胜者还将于本月底由晶报组织共赴江西探访汤显祖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