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继1989张继青岳美缇大师合作之后——弟子单雯杨汉如再演《

继1989张继青岳美缇大师合作之后——弟子单雯杨汉如再演《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7.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江南时报

【出版日期】2012.07.10

【版次】第B02版(我的剧场情结)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张继青传承版《牡丹亭》继前年底在台北成功演出之后,本月13日又要在南京江南剧场演出。张继青老师告诉记者,其实早在1989年,她就和上海的昆曲大家岳美缇一起到香港合演过《牡丹亭》,23年后,她的学生单雯又和岳美缇的台湾学生杨汉如合演这个版本的《牡丹亭》。可以说是昆曲界又一次新老“接力”的佳话。为此,记者采访了张继青老师,江苏省昆剧院演员、杜丽娘扮演者单雯和被誉为“台湾昆曲第一小生”的柳梦梅扮演者杨汉如。

张继青:

我们的《牡丹亭》不花里胡哨

张老师告诉记者:“《牡丹亭》是南昆精粹,1982年,省昆到北京演出,我演的正是《游园》、《惊梦》、《寻梦》,后来大家觉得好,就又“捏”出了《写真》和《离婚》。这是姚传芗、范继信和负责剧本删节的胡忌和我一起整理摸索出来的两处戏,以前舞台上已经没有了。这样就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版本。后来我到国外演出,外媒评价这是一场‘杜丽娘的独唱音乐会’。”

张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这个版本:“我觉得这个版本比较朴实、尊重传统。不花里胡哨。有的时候你在传统戏里加了太多的东西适得其反。演戏最后也看人品。过于卖弄,给了角色过于丰富的东西,最后角色也会变味。”

单雯:

从小听张老师的昆曲长大

父母都在江苏省昆剧院的单雯一直都在这个大院里长大。她回忆说:“很小,我刚开始学昆曲的时候,我妈妈就给了我一盘张继青老师的专辑,说:‘你听吧,这是最好的。’后来我在戏校学习,也一直在看张老师的演出,听张老师的唱。

2004年我刚开始学《惊梦》(15岁),就有幸得到了张老师的指点。”

2007年2月,江苏省文化厅希望张老师在南京也选定一个学生,张老师想一想说:“那就单雯吧,这孩子不错。”就这样,18岁单雯成了张老师的关门弟子。

说到这次与台湾女小生杨汉如合作,她笑意盈盈说:“很棒!”杨汉如却在一旁自嘲:“太矮!”单雯和省昆的施夏明、张争耀、周鑫都搭档演过《牡丹亭》,这次与杨汉如配演,感觉有新鲜感,也还是蛮顺的,有细微的不同。因为毕竟如的指导老师是岳美缇老师。2010年12月,单雯在台北待了10天,虽然与汉如排练磨合只有四五天,演出效果还是蛮好的。

杨汉如:

得到岳老师肯定我都要哭了

黑衣灰裤平顶头黑皮鞋,无框眼镜黑胶皮手表,如果不是后来查阅,记者真的没有发现,杨汉如其实是位女小生。

杨汉如告诉记者:“我二十五六岁才开始学昆曲。我家是数学世家,父亲是著名的数学教授,家学与昆曲无关。我以前特别不喜欢京剧里的小生,觉得他们不是窝囊废就是薄情郎,特别没劲。昆曲小生改变了我的这一印象。”

杨汉如跑到上海想跟蔡正仁老师学艺,但蔡老师是团长,太忙,没空教,就把她委托给了岳美缇老师。“我看了岳老师的表演,觉得她的表演特别立体,有很多细节,很震撼。压力也很大,非常怕。岳老师教戏特别严格,才开始学的时候,我老是顾此失彼,做着身段的时候,就会把词忘记了,嘴里哼哼着,岳老师就说:‘我教了你们那么多,你好像一点没有反馈嘛!’我感觉好恐怖……”

“我学戏一般反应要慢一些,岳老师也知道,总是安排我最后演,有一回,在看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表演之后,我好像忽然开窍了,做得也不错,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一刻,简直要哭了呀。”

邹舟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