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记第六届“金水节”学术讲座《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记第六届“金水节”学术讲座《牡

作者:吴锐 出版日期:2008.12.01 点击数:0

【作者】 吴锐

【报纸名称】:河海大学报

【出版日期】2008.12.01

【版次】教科综合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幽的昆曲从闻天馆113传来,这是11月16日晚举行的第六届“金水节”系列活动之《牡丹亭——用昆曲演绎经典》学术讲座。主讲人是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石小梅,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孔爱萍和著名的昆剧编剧张弘先生。当有“百戏之祖”的雅乐昆曲走进以工科著称的河海,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著名的昆剧编剧张弘先生首先用几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介绍了由昆曲到昆剧的发展流传过程,进而借昆剧经典《牡丹亭》的剧本来详细解析了昆剧表演的家门体制。讲座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莫过于在场的两位特邀嘉宾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石小梅,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孔爱萍精彩的演出,她们亲自为在场的学子表演了《牡丹亭》最经典的两出《惊梦》和《拾画叫画》。没有云锦的帷幕,没有丝竹伴奏,没有溢彩流光的戏装,没有任何的粉饰,有的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神韵的唱腔,一曲清唱犹如天籁,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在场所有师生倾心的敬慕,经久不息的掌声把全场气氛推向高潮。两位艺术家随后即悉心地对表演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解析,把场上表演的经验和体会形象生动地演绎传授给在场的师生。昆曲迤逦的唱腔、典雅的曲词就是六百年不衰的歌,在收放自若间,将含蓄雅致的诗意托起,久久在会场回响。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讲座快结束的时候,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尉天骄教授做了总结。他就昆曲的“唯美”、怎样看待昆曲的“难懂”和怎样看待昆曲的“慢”这三个问题给同学们介绍了昆曲的欣赏方法。美的事物通常是关乎人性的,艺术也是情感的外在表征。即使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东西只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外壳,但通过外在的美的形式,通过情感的共通,我们依然可以隔着时间的河和古人对话,和古人的情感相交接。在闻天馆的讲座现场,我们能感觉到昆曲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广大的河海学子,正如昆曲舞台上是永恒的丝竹呕哑、如花美眷,台下是六百年风流云转的似水流年。希望昆曲的传统也似水流年,一代一代传下去,绵绵不绝,重新焕发生命的华彩和荣光。(吴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