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一词一句皆心血:――访《牡丹亭》评注者、原市人大副主任、汤

一词一句皆心血:――访《牡丹亭》评注者、原市人大副主任、汤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2.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抚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0.12.10

【版次】第三版(时事?视觉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吴凤雏是《牡丹亭》评注者,是我市著名汤学研究专家。198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曾出版他的《汤显祖传》,这是中国第一部汤显祖的个人传记。当时发行6000余册。

  《牡丹亭》是汤显祖戏曲作品的代表。是一部闪耀着时代思想光辉、具有强烈反封建礼教色彩和启蒙意义、彪炳千古的艺术珍品。《牡丹亭》一经问世,即“家传达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上簿风骚,下夺屈宋”。其语言风格,“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其曲词“隽秀典雅”,宾白亦“最是本色当行”。《牡丹亭》历经几百年,成千上万的人读之、诵之、研之,其存世版本,不下二三十本,但改篡最多。他说,本次评注《牡丹亭》,由于仓促受命,抱病而为,除尊编委会要求,使评注适应面更宽更易普及外,还着力将其“集唐”出处查实注齐,已发现的讹误尽力予以勘正,注释及“出评”力争做到有前人、有自我、有所出新。

  经查勘和考证,《牡丹亭》共出现“集唐”诗六十九首,计二百八十句,分别集自一百二十九位诗家的二百七十余首诗。要着力将“集唐”出处查实注齐,那么就要在浩如烟海的《全唐诗》库中查诗找人,而《全唐诗》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余首,共计九百卷,犹如大海捞针,所以这项工作最费力劳神。《牡丹亭》的评注,是一门学问,做得好,惠及子孙,做得不好,贻笑大家,所以来不得半点烦躁,来不得丝毫虚假,评注的一词一句皆心血而成。可以说,这本《牡丹亭》的评注,是我几十年来著书立说生涯中分量最重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