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定本子就用了两年精华版《牡丹亭》下月来杭

定本子就用了两年精华版《牡丹亭》下月来杭

作者:余加新 出版日期:2013.11.01 点击数:0

【作者】 余加新

【报纸名称】:杭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3.11.01

【版次】B08:房产·文化新闻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记者 廖旭钢

下个月初,浓缩精华版昆曲名剧《牡丹亭》,就要在红星剧院与杭州观众见面了,与之前《牡丹亭》在杭演出的最大不同,此次亮相的,是经过浓缩提炼的版本,这也引起了不少杭州昆曲爱好者的兴趣——在“贵公子”白先勇和众多名家合力打造之下,三本长度的青春《牡丹亭》已经十分完备,此次经过浓缩之后,又会是如何一番模样呢?记者昨晚电话采访了昆曲名家、《牡丹亭》导演汪世瑜,却不想,给了老先生大倒苦水的机会。

“把如此唯美,如此精致的经典作品进行浓缩,比重排一部新戏还难得多,对于我们来说,要舍去哪一部分,都跟割肉一样心疼。光改本子,前前后后,就用了快两年。”汪世瑜满是感慨,“这其实也是根据多方的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动。一个,《牡丹亭》全本演了二百多场之后,许多地方的演出承办方都表示,要安排连续三天的演出,会给演出计划方面带来很多制约;另一个,不少观众也表示,要看完整本,难度有点大,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无法一睹全貌,很痛苦。”

汪世瑜说,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历经四百年仍不褪色,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最大的原因,是他把“情”字给写透了,全本的《牡丹亭》从梦中情,到人鬼情,再到人间情,给人以一种非常完整和丰富的情感描述,让人如痴如醉。而为了能降低名剧的欣赏门槛,浓缩过的《牡丹亭》忍痛舍去了人间情的部分,并对前面部分的细节和串联做了一些修改。为保证观赏者能充分领略昆曲的魅力,精华版《牡丹亭》依旧给两位主演比较充足的舞台空间,让他们能在台上尽情发挥昆曲表演功底。

汪世瑜给精华版《牡丹亭》打了80分——还有进步的空间,不过总体保留了全本的大部分精华。

另外,汪世瑜透露,此次精华版《牡丹亭》的演出,将首站放在杭州,主要原因,是白先勇对这个城市的好感所致。《牡丹亭》前次在杭州亮相,无论从票房反应,观众口碑,还是知识界精英人士的点评,都让白先勇有种“心花怒放”的感觉,他从很早,就定下了新版本《牡丹亭》一定要在杭州首演的主意。

时间:2013年11月6日19:30

地点:杭州红星剧院

票房:0571-87703111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