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牡丹亭》是四百年的“青春 念想”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4.10.2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719
【全文】
新华社天津10月24日电(李靖 丁峰)24日,著名作家白先勇携由其领衔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来到南开大学与青年大学生交流座谈,并发表了题为《文化教育——从青春版〈牡丹亭〉谈起》的演讲。
谈起对经典昆曲《牡丹亭》的改编,67岁的白先勇说,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2001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这门古老而优秀的艺术目前却因青年一代表演者和青年观众的双重缺失而濒临失传。在一定程度上,昆曲的传承危机也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
按照“只删不改”的原则,白先勇和一批专家将汤显祖五十五折的剧本压缩成可以供舞台演出的二十七折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于今年4月搬上舞台。虽然演出分上中下三本,每本3小时,需分三天进行,在台湾和香港还是引起轰动,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致力于昆曲艺术改编、推广、传播的白先勇认为,让传统艺术乃至传统文化拥有青年的传播者和热爱者,这是所有华夏儿女的神圣职责。他说,构建一个完整的拥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需要多年的日积月累、几代人的努力。
白先勇说,《牡丹亭》的改编四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每一次改编,不妨视其为一次寻找青春的过程,正如他在新作中指出的那样四百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实是“四百年青春之梦”。
白先勇的作品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今年9月,白先勇在首届“北京文学节”获得北京作家最喜爱的海外华语作家奖。
面对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白先勇表示,如果场地条件允许,他将率领青春版《牡丹亭》剧组来南开大学为青年大学生作现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