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青春版《牡丹亭》花开八年:“现在是看我们的最好时候”

青春版《牡丹亭》花开八年:“现在是看我们的最好时候”

作者:谢奕娟 出版日期:2012.10.04 点击数:0

【作者】 谢奕娟

【报纸名称】:信息时报

【出版日期】2012.10.04

【版次】A15:娱乐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进入而立之年的沈丰英和俞玖林表示虽然身材比8年前微胖,但还能抓住青春尾巴,演好青春版《牡丹亭》。

上彩由演员自己完成。

贴片子会让演员皮肤不适。

《牡丹亭》杜丽娘头饰多达十几样。

《牡丹亭》戏服上的纹样为手绣。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谢奕娟

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陆明杰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主持下,像一朵清新隽永的青春之花,在剧坛惊世绽放。经过8年200场的演出,当年二十五六岁的“青春版”主演沈丰英、俞玖林已进入而立之年,两位男女主角在接受《信息时报》专访时笑言:“至少我们还能抓得住青春的尾巴,现在的我们既不乏技术,也不乏激情,也许这是看我们的最佳时候。”由二人主演的新版《玉簪记》将于10月16日在广州大剧院率先登场,而青春版《牡丹亭》则会在10月18日起连演三天,演足三本总时长9小时的《牡丹亭》。

演了8年想抓得住青春尾巴

8年来,青春版《牡丹亭》从北京大学演到国家大剧院,从中国演到世界各地,已经演了接近200场。作为“青春版”之父的白先勇曾计划要将该剧封箱,不过,女主角沈丰英予以否认,“不是封箱,我觉得是隔一段时间,把它冷一冷了再拿出来演更好,有新鲜感。”回味过去的演出,沈丰英和俞玖林都觉得没有哪一场是完美的,“太难了,一个光追得不好,一个现场氛围不好,都会影响演出的效果。”遇到过不少突发状况,抱病演出也是家常便饭。《牡丹亭》在美国演出12场,水土不服的沈丰英突然发高烧,最后打针吃药才顺利完成演出。沈丰英透露,像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几次,但一到台上,再大的痛苦都忘掉。“这就像是一剂良药。”

男主角俞玖林则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是在北大,“那时演到将近一百场,演得不错,观众也给了很好的互动,回去后兴奋到睡不着,整夜都在反复回味舞台上的那种感觉。”

经过200场的演出,当年“似水流年,如花美眷”的主角也已过了而立之年。两人都承认,青春这种东西是很难去演的,“装嫩会让人觉得恶心,现在看回以前的录像,会觉得形象上变化很大,我们俩都胖了。但那时有那时的看点,现在有现在的。我认为要看的话,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各方面都是最纯熟的时候,样子又还不会太走样,还能抓得住青春的尾巴。”沈丰英自信表示。

“人鬼情”最令两主演动情

“以前我们表演是老师手把手教,在舞台上开就唱,现在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动作之前都有自己的想法”,随着演出经验的累积,两人对角色的认识也逐渐深化。俞玖林认为,像柳梦梅这样的书生,跟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差别很大。“柳梦梅如果生活在现代,大概90%美女不会喜欢他——太花心了”,俞玖林分析,“当时的男人可以纳妾。原著中描写柳梦梅三次见到杜丽娘,实际上三次都不一样,他看到画中人,并没联系到画中人是梦中人。我们就在表演中加了一句,‘这个女的我似乎见过。’这样观众觉得这个男的很专情,才会喜欢他。”

舞台上哪一段的表演最容易擦出火花?两人异同声的认为是“幽媾”一则。“《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真正的见面,实际上就三段戏,一个是惊梦,一个是幽媾,一个是圆驾”,沈丰英说,“幽媾也就是人鬼情,这是两人的爱情达到一个高潮,情感是奔放平等的,不像惊梦时,柳梦梅比较主动,杜丽娘是羞怯的,到了幽媾,杜丽娘变成了鬼主动追求,他也非常配合,这时就容易产生火花。”

戏里缠绵戏外各自有主

舞台上一对才子佳人,舞台下,俞玖林和沈丰英学戏时是同学,之后又一起进入苏州昆剧院工作。不过,两人并未因这出戏擦出什么火花,甚至保持着一种距离,彼此并不熟络,“我们俩都各自有自己的感情,现在也有各自的家庭。”两人对于私底下的生活不愿多谈。

对于这部主张“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经典昆曲是否影响了他们的爱情观,两人也有各自的见解。俞玖林认为:“当下的生活很不一样,诱惑也很多,对待金钱、爱情各种关系跟以前不一样,会觉得他们的爱情不现实。”沈丰英则认为杜丽娘是值得去称颂的,“现在的人好像一见面就可以谈情说爱,一天换一个。但是杜丽娘在梦中见到这个人,自始至终不曾忘怀,她可以为这个梦去死,死后她也会为了这个人争取还魂见面。我觉得她这种爱是坚贞不渝的,现代人多看看可以去掉内心浮躁,我希望当代年轻人多一些这样的爱情。”

幕后直击

旧时戏班有“一扮三像”的谚语。昆曲的扮相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专访沈丰英和俞玖林之后,记者又到广州大剧院的VIP化妆间,全程直击了二人登台演出《牡丹亭》唱段前一个多小时的化妆,一窥昆曲化妆扮相的奥妙。

第一步:上彩

上彩,就是化脸妆。苏州昆剧院书记吕福海介绍,与其他剧种相比,昆曲的化妆以清淡、素雅为特色。上彩由昆曲演员自己完成。通过上彩和贴片子,能够把演员的脸型扬长避短,长脸可以变圆,圆脸可以拉长,五官的缺陷可以掩盖,优点可以突出,因此掌握好这门技艺必须经过反复的锤炼。涂面化妆技法有揉、勾、抹三种。揉是用手指蘸少许油色在脸上薄薄揉开揉匀,再对眉、眼、嘴唇梢加勾画。勾与抹皆用毛笔为之,图案夸张而富装饰美。

上彩的过程繁复而细致,沈丰英和俞玖林面前各自摆有油彩、彩笔和化妆笔,两人犹如画师,以自己的脸为画布精心描摹。从打底、扑红、用白粉定妆,到打腮红、描眼线、画眉毛,整个过程将近40分钟。

第二步:包头

a吊眼睛

戏曲演员的眼睛都是神采飞扬的,这除了得益于练功,也离不开“吊眼睛”的功劳。在化妆后,额上罩上网巾,以网巾带子结扎牵引,把双眼微微向上吊起、绷紧,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演员的眼睛改变成“凤眼”的形状,同时能强调演员眼睛的表情活动,增强了表现力。

b贴片子

昆曲旦角的片子一共有九片,分别为额上的7个小片子,两腮的两个大片子。贴片子不用胶水,也不用双面胶,而是用一种叫做刨花水的材料,将片子先泡过,用干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再将片子一一贴上。经过刨花水的作用,片子看上去油光滑亮,而但对于演员来说,却要忍受片子贴在皮肤上带来的瘙痒。

c上头面

贴完片子后,还需梳头、扎髻、系水纱、上头面。吕福海介绍,昆曲旦角的头妆有颇多讲究,必须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确定头妆的饰物。《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所以杜丽娘的头饰相对好一点,多一点。记者粗略估算,戴在杜丽娘头饰的金钗、耳挖子等多达十几样。为了防止表演时脱落,每个饰物都用别针死死地定住,用带子扎牢,沈丰英透露,每次上完妆都感觉头部被勒得生疼。

第三步:穿戏服

化妆完毕后再穿彩裤,穿布袜靴鞋,戴盔帽,穿戏服。在每次登台前,跟了《牡丹亭》将近8年的化妆师顾小姐都会将男女主角的服装熨平、挂好。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服装每件价值数千,上面的纹样全为手绣。演出8年来,光戏服就已更换了四五轮。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