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晶——写在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大之际
【作者】 刘经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4.04
【版次】第4版:副刊:第1116期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阳春三月,樱花缤纷。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珞珈山迎来了一场文化的盛会: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昆曲将在这里展示它独特的风韵。众多学子盼望已久的青春版《牡丹亭》终于走进了我们这座百年学府。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堪称“百戏之祖”。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宣布,他们首次评鉴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选取了世界上一些古老的艺术,昆曲并列为十九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这充分证明,昆曲超越了时空限制,超越了语言文化隔阂,具有普世性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昆曲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它的美超越了国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前人曾有诗云: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往情深逾死生,幸有才人椽作笔,死生挚爱遂鸳盟。这首诗道出了汤显祖《牡丹亭》的不朽魅力。数百年来,不计其数的读者和观众通过作品,通过舞台走进《牡丹亭》,人们赞赏女主人公“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追求自由幸福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从思想性、艺术性和影响力来说,《牡丹亭》堪称古典戏曲之翘楚。
不可否认,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文化艺术多元化节奏的加快,昆曲艺术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面临着传承危机、观众危机。在西方文化面前,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忽视甚至断层的威胁。缺少了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现代人趋从功利化而失去了诗化的生活和应有的从容。
感谢白先勇先生,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昆曲,了解昆曲,热爱昆曲,白先生担负起了捍卫和传播传统经典的文化使命,义无返顾地选择做一名“昆曲义工”。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地穿梭于两岸三地,用自己的至诚情怀和人格魅力促成了艺术界、商界、学界的联合,打造了这一出昆曲经典,才有了今天的青春版《牡丹亭》的诞生。白先生成功地在传统昆曲中注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让古老的戏曲走进当代青年的视野。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后,现已演出100多场,观众超过18万人次。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奇迹。它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巡演,也到过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巡演;不仅在著名高校巡演,还成功地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不仅征服了两岸三地的观众,也令美国观众深深折服和敬佩,正所谓盛世谱华章,昆曲展新姿。现在,青春版《牡丹亭》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盛事,无数的青年通过她认识了昆曲,增进了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对传承经典、弘扬文化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青春版《牡丹亭》的价值还不仅限于此。在我看来,它还有两方面的示范意义。首先,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成功借用了时尚的元素、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新颖的营销手段,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化的道路,不仅给处于困境中的戏曲改革提供了借鉴,也提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其次,白先勇先生将昆曲的前途系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上,通过不间断地送戏上门,让大学生能领略到昆曲的雅致和精美。对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昆曲只有走近青年,拥有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才能真正找到自己不断生存发展的土壤。
早在上世纪之初,蔡元培先生就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带领下,昆曲作为一个专业在大学里生存下来。著名的吴梅教授在课堂上教唱昆曲,成为一时风气,他培养了一大批词曲专家,为保存传统文化薪火作出了重要努力。近年,教育部、文化部等部委也在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武汉大学也一直在致力于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科学与艺术不可偏废”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要培养理性的实干的社会中坚力量,也要培养感性的有品味的、有较高审美能力的鲜活个体。在2003年8月,我们专门成立了艺术学系,由他们直接指导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目前,全校学生受到了较好的艺术熏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京昆社,让戏曲爱好者拥有一个共同切蹉、交流的平台,他们每年的演出总会吸引校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
大学担负着培育现代精英人才和传播、创造优秀文化成果的使命。“一言山重需铭记,民族菁华是国魂。”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呼唤我们弘扬维护人类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理念,体认中华民族的生存精神、智慧和活态文化。青春版《牡丹亭》为身处现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领略古典之美的契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文采斐然的曲词,牡丹亭畔惊心动魄的幻美传奇,通过昆曲舞台的曼妙歌舞而演绎得隽永动人。青春版《牡丹亭》融汇古典戏曲神韵与现代审美追求,精妙诠释了抒情、写意、空灵的东方美学精神。青春版《牡丹亭》是真情和至美的凝结,更是古典与时尚的对接。我们相信,青春版《牡丹亭》在美丽的珞珈校园会更加彰显璀璨,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昆曲艺术的绚丽姿彩,真切、鲜活地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