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晚清古戏台重温梦幻《牡丹亭》 郑大圣带观众享受“家班”待遇

晚清古戏台重温梦幻《牡丹亭》 郑大圣带观众享受“家班”待遇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1.0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天天新报

【出版日期】2009.11.09

【版次】第10版:文化·舞台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位于上海中山南路的三山会馆内、拥有100年历史的古戏台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传出了柔曼悠远的“水磨腔”。7日晚,在雕梁画栋的古戏台上,150位观众欣赏了由郑大圣执导的梦幻《牡丹亭》的试演,享受了一回百多年前祖先辈观赏“家班”表演的待遇。

梦幻剧专为世博打造

尽管中山南路前后都在进行世博前的最后修整,但三山会馆的内部设施还是保留了古风。古戏台正对殿门,戏台两边是观楼,天井成了延伸舞台,搭着简易的多媒体灯光设备。古戏台建造得非常精致,戏台中央顶上有覆盂形的藻井,全木质结构,整个舞台搭建十分科学,能起到扩大音响的效果。

制作人苏晨告诉记者,梦幻《牡丹亭》是专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造的,计划演出120场,贯穿整个世博盛会。不同于传统版的叙事结构,这个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学员带来的《牡丹亭》以“梦·幻”为主题,诠释花季少年对爱情的渴望与想像。当晚的演出中,上阕命名“春梦”:怀春少女“游园惊梦”,从旦角的视角展现梦中之情;下阕命名“情幻”:钟情少年“拾画叫画”,从小生的视角展现幻想之情。以一幅“写真”勾连起两个从未谋面的恋人,合成一部爱情的相对论。

导演继承父母古戏台情结

比寻常的舞台演出更为自然逼真的是,梦幻《牡丹亭》将表演区从古戏台上一直延伸到台下天井,又从台下转到台上,构成流动的表演环境。天井在多媒体灯光的作用下,会随着“杜丽娘”游园的脚步生出“池塘”、“牡丹”、“芍药栏”,将春色如许的园林美景尽展人们眼前。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在小庭深院与浅斟低唱的氛围中,体验园境与曲境的混然天成。

由古戏台《牡丹亭》的导演郑大圣执导的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刚刚获得今年“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和“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他对于《牡丹亭》有很多想法:“爱情王国里,梦幻比现实更真实,这是极具东方情调的浪漫,最具中国古典诗韵的爱情。”郑大圣已故的父亲在选景时发现三山会馆后便常来这里拍电影;他的母亲、著名导演黄蜀芹曾在三山会馆为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排演了昆剧《琵琶行》,郑大圣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和母亲的古戏台情结。

据悉,出演《牡丹亭》的“昆五班”学员将以此作为他们的教学剧目,在三山会馆古戏台上,这群未来的演员们将通过120场实习演出成长。据制作人苏晨介绍,梦幻《牡丹亭》将以昆剧演出为核心,辅之以昆剧艺术成就展、昆剧剧本古代版本展、昆剧绘画展、刺绣工艺展,以及茶艺美食品尝等,重现中国古代名门望族与文人雅士雅集三五知己听曲饮宴的生活图景。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