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惊艳沪上老洋房 花雅堂推出“商务昆曲”,票价高端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7.21
【版次】第09版:文化·综合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传唱百年的《牡丹亭》,近日以原生态表演模式亮相位于静安老洋房的“花雅堂”。由现代戏剧谷出品、“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的花雅堂版《牡丹亭》,将于每周五准时上演。这也是继北京皇家粮仓推出厅堂版《牡丹亭》后,昆曲回归厅堂版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昆曲“家班”惊现沪上
百戏之祖的昆曲在经历了盛极而衰后,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一古老艺术得以再度复苏。昆曲最原始的表演样式来自江南的私家园林。一个大户人家拥有一座园林,蓄养一个昆曲家班,三五知己或同门同族雅集宴请,按全本或单出剧目出演,以娱心性。然而,随着时代的转换,人们的观剧模式也有了变化,当年厅堂式的昆曲表演也不复存在。
“昆曲《牡丹亭》典雅瑰丽、精致唯美,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策划兼主演张军表示,“此次重排《牡丹亭》将回归昆曲原生态的表演模式,以明代家班‘筵演’结合的形式满足欣赏者深入把玩、切身体会的审美感受。过去的演出本偏重杜丽娘,以旦角表演为主。此版《牡丹亭》忠于汤显祖的原著精神,但加强了柳梦梅的戏份,生旦并重。在保留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剧场的时尚元素,使其既适应当代观众的视觉要求,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
据了解,花雅堂版《牡丹亭》每场仅29席座位、每周五晚固定上演。它秉持昆曲特有的经典、极致、写意之气韵风范,将礼宾、雅集、养颐的理念贯穿于上海特有的精致和典雅之中,观众可以体验到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的观剧感受。
倡导都市社交新概念
早在2007年,著名导演林兆华就曾联手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在北京古建筑皇家粮仓推出了厅堂版《牡丹亭》,仅容50个观众席的演出一时间吸引各方人士,而最低580元、最高上千元的票价也引起一片哗然。尽管外界对此评论不一,皇家粮仓内的《牡丹亭》已演出达两百场。
作为现代戏剧谷打造“商务戏剧精品系列”的一次重要尝试,现代戏剧谷负责人在谈及推出《牡丹亭》的初衷时表示:“戏剧‘曲高和寡’的论调应当随着文化复苏得到修正。就世界范围来看,其实戏剧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其影响力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商务戏剧’是一种集高雅艺术、商务社交、文化景观为一体的体验式戏剧产品。作为现代戏剧谷‘商务戏剧精品系列’的首推剧目,花雅堂版《牡丹亭》不仅是一场演出,更将成为一种倡导国际都市社交新概念的文化念想。”
据张军介绍,花雅堂版《牡丹亭》如今尚处于试运营阶段,在听取了同行、专家们的意见后会对剧目进一步修改,而具体票价也要根据反馈意见来商定,但考虑到这是一面向小众的高端商务演出,预计票价平均也在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