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赏曲,隔水听音 园林实景昆曲《梦回·牡丹亭》5月亮相朱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29
【版次】第08版:文化·综合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由上海世博会文化大使、著名音乐家谭盾和“昆曲王子”张军联袂打造的园林实景昆曲《梦回·牡丹亭》将于今年5月在朱家角课植园惊艳亮相,作为张军成立个人昆曲中心之后推出的首个项目,他一人自导自演并联合视觉艺术家马良、舞蹈家黄豆豆等跨界主创,还原了百余年前“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景象。
回归园林,百年不过咫尺间
“打破西方镜框式舞台表演,让昆曲回归园林,找到最真实的声音”一直是张军渴望尝试的,在花雅堂个人工作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军用电脑展现了他渴慕已久的“园林昆曲”,在他看来“再也没有别的空间比园林更能够承载昆曲之美了,只有当观众置身于园林,才能和杜丽娘、柳梦梅同呼吸共悲喜,随着剧中人的一步一景,一颦一笑,现实和梦境便不再隔阂,百年的时空差距不过咫尺瞬间。”
“月下赏曲,隔水听音”是明代贵族“客至乐具”的生活方式,园林和昆曲自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元素。张军直言打破镜框式舞台表演不仅仅是让观众感受到百余年前明代士大夫的雅致生活,也为能让昆曲回归其最古老的演出模式,“邀宾客、摆家班、赏昆曲,最初就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娱乐,而昆曲也是在这样的极具闲情雅致的氛围中锻造地更为精致华美。”在张军看来《梦回·牡丹亭》无疑是一次回归之旅,也是一次梦幻之旅。
隔水听音,感受自然的交响
谭盾和张军曾因合作歌剧《马可·波罗》而结下深厚的友谊,而联手打造《牡丹亭》更是两人多年的梦想。身为该剧的艺术总监,谭盾为这部园林实景昆曲定下了自然之音调子,仅“用三五件纯粹的中国乐器,以极简的方式演奏自然之声,体现外部自然和内在心灵的共通。”谭盾相信世界万物都是可以互相对话的,包括水与树,花与鸟,过去与现在。
谭盾希望《梦回·牡丹亭》不仅让人听到昆曲,也能让人听见园林。“音乐在时间里流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园林凝固于空间的节奏、旋律、音调和乐境。”在谭盾的眼里,《牡丹亭》不仅是追思,更是梦想。
梦回明朝,游一回“牡丹亭”
无独有偶,对园林实景昆剧《牡丹亭》有着自然追求的,还包括该剧视觉总监马良。他坚持“不对园林进行大改造工程,也不安排动辄上千演员的大场面,甚至要抛弃造作的人工痕迹”,“《梦回·牡丹亭》应当是一个传统戏剧的现代视觉展现,我们要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还原神秘的古代中国气质,使观众恍若‘梦回明朝’。”
“观众在布景中,演员在自然园林中”的表现方式是马良所追求的“美”,“我们要把‘游园惊梦’的‘游’字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整体意境力求还原自然月色,接近古代文人赏月的氛围。演员也罢,工作人员也好,甚至是观众本身,都是气氛营造的一份子。”
【非凡体验】
过一晚士大夫生活
“过一日士大夫生活”是《梦回·牡丹亭》试图打造的观剧体验,这几日,课植园已进入设施调试的最后阶段。
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与观众被迫分隔于台上台下,这一隔阂将在园林实景演出中被彻底打破。张军告诉记者:“我们的演出,观众一入园林便已入戏,届时我们会安排‘小厮’侍奉观众进园,并由丫鬟持灯引路,观剧之时亦在侧打扇侍奉。而我们的座席也设计的古意盎然,观众可入座于独特凉棚、水榭。重建古时氛围,更有古代避暑装置的运用,兼具功能性和气氛营造之效。”就现已出炉的园林景观效果图来看,整个园林都将成为表演区域,观众可270°观赏表演,戏与环境融为一体,让人仿佛在戏中。”○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