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亭林园“景”上添花园林版《牡丹亭》明晚上演

亭林园“景”上添花园林版《牡丹亭》明晚上演

作者:李传玉 出版日期:2012.10.09 点击数:0

【作者】 李传玉

【报纸名称】:昆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2.10.09

【版次】第B01版(旅游)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图为设置在亭林园后山遂园景点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演出地点。本报记者李传玉摄

图为朱家角古镇举办的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演出现场。

本报讯 古老的昆曲艺术,美丽的遂园佳境,两者结合会带来怎样的视听享受?10月10日晚,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将在亭林园后山遂园进行首场演出,将为亭林园“景”上添花,更将为传承昆曲艺术开辟新路。

昨天上午,记者在亭林园后山看到,演出现场的相关场景布置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梅花墩加紧建设实景基础设施,主体戏台、绿化工程等已经完工。据介绍,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有别于昆曲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全部采用园林实景的舞台,配以现代灯光技术,不用麦克风,给现场观众全然不同的体验。演出“舞台”扩展到了湖中的戏台,以及对岸的整片园林,观众可以临水听曲,感受山水亭台昆曲悠悠的独特魅力。如果用“夜艳”两个字来形容演出,再恰当不过。“亭台水榭的江南园林,暮色四合,杜丽娘在园中公主靠上小憩,箫声暗中吹起,如泣如诉,古琴随后应和,此起彼伏……”采访中,现场负责人向记者细致描绘了这样一幕。

据了解,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由我市和国内唯一民营职业昆剧院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联合打造,演出节目采用谭盾的音乐,黄豆豆的编舞,再加上园林实景版,着实引人关注。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说,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演出在上海市朱家角古镇早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每周末演出一场,目前已经演出了100多场次。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我市亭林园举办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也采用上海的模式,首场演出结束后,每周末都将举办一场演出,以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欣赏昆曲的需求,塑造昆山旅游新名片。

亭林园是昆山历史悠久的名胜,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内玉峰山景色秀丽,名胜古迹遍布,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玉峰三宝”的昆石、琼花、并蒂莲,名扬海内外。园内马鞍山一峰独秀,山虽不高,而蜿蜒多姿,岩峦层叠,山之东部,巨石嵯峨,石径纵横,峰回路转,移步换景;山之西部,危岩险峰,峭壁陡岩,拔地而起。古有“七十二景”之说,素有“真山似假山”之誉,是吴中一大胜迹。

近年来,亭林园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旅游行风建设,先后完善了 《旅游诚信承诺》、《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经营服务规范》 等规章制度,使公园经营服务和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园内的服务项目、内容、游园须知、收费标准等全部上墙,并在景区游客中心、主要地段进行公示,同时设置意见箱、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监督。国庆节期间,亭林园成功举办了第五届“荷花展”,8000平方米荷塘和200多个品种、近500缸的精品荷花呈现给广大市民朋友,成功打造一个大气、高雅、唯美的荷花盛会。同时推出“周周演”活动雅曲共赏,各类群众文艺演出,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中秋国庆八天长假,亭林园共接待游客21.15万人次,平时每月游客流量均在8万左右。此次打造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将为亭林园营造新的旅游观光热点,同时也将为传承昆曲艺术探索新的道路,让曲高和寡的昆曲“走近”平民百姓。 (李传玉)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