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白先勇:我是昆曲传教士打造一出西湖版牡丹亭》我愿意!201

白先勇:我是昆曲传教士打造一出西湖版牡丹亭》我愿意!201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1.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杭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1.11.17

【版次】B06:文化新闻

【入库时间】20120210

【全文】

名家名片白先勇 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1994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义务推广昆曲。是青春版《牡丹亭》和创新版《玉簪记》的总?

引·如杭

起·结缘

承·付出

记者 余加新

11月10日,因为第199场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再次出现在杭州,脸色红润,神清气爽,说话间眼波流转,眉梢传情,一颦一笑间,像附上了《牡丹亭》中人的魂儿,浑身上下透着昆曲唱念做打的味道。

七年前见过白先勇的人忍不住一声惊艳,哎呦,他怎么就不老呢?

下午两点,新闻发布会开始,自然,白先勇是主角,他一直讲昆曲的好。新闻发布会后主办方为杭州四、五家纸媒安排了一个小群访,他继续讲昆曲的好。之后,是杭州日报单独约的一个专访,他不可遏制地把话题引向昆曲的好。

有人说,对于美,白先勇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念,很少看到一个人对美的事业可以如此执着。

每到一地,只要他在,都是他站出来面对媒体的采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我是一个传教士,我的使命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昆曲,我要不停地讲,讲到大家相信为止,我想让大家来看我的戏,我就心满意足。”

以前是写作教书,一个人的事,关起门来就可以。现在不行,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策划、昆曲“义工”的白先勇,要“共襄盛举”,要打开门,把企业,媒体,名人,大学生,普通人都拉进来。

最大的问题是钱,到处找钱,满世界找钱,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各种演出费用募捐,白先勇称之为“化缘”,东家讨点,西家要点,真是行脚僧的活儿。

不止如此,他还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当日在江南会,为媒体演哪一折?他一想,到杭州了,那就演《如杭》吧。新闻发布会上讲什么,他还是想讲出点新意,之前几天心里就琢磨上了。

尽管他不愿意承认相当多观众是因为他的缘故才去看青春版《牡丹亭》的,但事实确实如此——作为“小诸葛”白崇禧的儿子,人们对他的传奇家世充满了好奇;作为一个四十岁就已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人们想在昆曲中寻找到作家的另一种风格和气质;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

毫无疑问,很多人与昆曲结缘,与白先勇的不遗余力有关。

这么多年,累吗?

哎呀,确实很累很累,太辛苦太辛苦了,三天六夜都讲不完。

但,其辞若憾焉,实乃深喜之。

一切都是值得的,至少,他承认,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成功了。

那么,一座城,一座当年策划出新编《十五贯》的城,一座“一出戏救了一个戏种”的策源地之城;

那么,一个人,一个视推广昆曲为己任的人,一个以一己之力吸引无数人关注昆曲的人;

那么,一座城和一个人,渊源交错,他们的命运会在这个城市的某个点,或者某条纵贯线上交际吗?然后,酿造出一段唯美的情话,永远传唱吗?

那么,先生,您会为杭州停留下您的脚步,在杭州写一本《杭州人》,像写《台北人》那样吗?

哈哈哈,哎呀,这个,这个……

好了,不为难先生。

那么,先生,您愿意像张艺谋打造《印象西湖》一样,在西湖边打造一出白先勇的西湖版《牡丹亭》吗?

这个,我会考虑的,我想我愿意的。如果方方面面都有这个想法的话,我愿意来做这件事。杭州是这样美好的一个城市,旅游又这么发达,太适合演《牡丹亭》了。花港观鱼那边有一个景点叫牡丹亭,我去看过,很美。

自称为“跑码头的”,“江湖中人”白先勇自然知道在别人的地头该先说什么。

七年之后,第200场演出放在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演出前一场放到杭州大剧院,按白先勇的说法,意义重大。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台北世界首演,录制了第一套很有历史和收藏价值的DVD,当时是和浙江音像出版社合作,这次演出,又是和浙江音像出版社合作。

演出的第四场,在台北、香港、苏州之后,就到了杭州,参加第七届艺术节。白先勇印象特别深刻,是在东坡剧院演的,效果非常好,三天都是满座。然后应潘云鹤校长的邀请去浙大,1000个座位,3000个学生来抢,让他很感动。

后来,青春版《牡丹亭》第100场的纪念DVD是在杭州大剧院制作的,七天时间,白先勇一直守在那里,看了七天。杭州大剧院舞台的深度令他印象深刻,非常适合演《牡丹亭》这样的戏。

昆曲本身,明清时代,杭州就是苏州之外的昆曲重镇,杭州人洪昇写下了《长生殿》,《玉簪记》的作者高濂也是杭州人,去年,白先勇推出了创新版的《玉簪记》,在昆曲的历史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和非常伟大的作家。

原来浙江昆剧团的团长周传瑛,在《牡丹亭》中扮演的是柳梦梅,后来,周传瑛把这个角色传给汪世瑜,汪世瑜又传给俞玖林(青春版《牡丹亭》主演),白先勇认为这是一种隔代遗传,某种程度上,青春版《牡丹亭》,也就继承了浙昆的气质。

在青春版《牡丹亭》最初排练的时候,汪世瑜老师去苏州住了一年,把整个戏磨了下来,他的夫人和其他人也都经常过去帮着出主意。其中好几个折子是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导出来的,杭州很多文化精英的心血都在里面。

实际上,昆曲和杭州的关系远不止如此,昆曲“传”字辈是从苏州昆剧传习所走出来的,但他们有所成就,成名成家是在杭州。众所周知的“一出戏救了一个戏种”,策划之地在杭州,就在西湖边。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青春版《牡丹亭》,杭州很多文化精英的心血都在里面。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白先勇什么时候和昆曲结缘的呢?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他9岁那年,在上海跟着家人去美琪大戏院看梅兰芳、俞振飞的《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深深打动了白先勇。即便多年以后,每每听到这个唱段,他仍有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魂飞天外”的生理反应。

1987年,白先勇到上海复旦大学讲学。那是他39年后首次重返上海。最后两天,听说上海昆剧团蔡正仁和华文漪主演的最后一场《长生殿》正在上演,“我以为‘文革’完了昆曲没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大戏,看完后,哎呀,震撼,感动。”

于是白先勇跑到后台去看演员,要请大家吃饭。那时,上海好一点的饭馆还不多,由于白先勇是临时说要请客,而稍微有点名气的地方全都客满了,突然不知道谁提议去“越友餐厅”。

白先勇听后不动声色。那家餐厅在汾阳路150号,就是白家以前在上海的老房子。

时隔39年回来,请客居然就请到自己家里去了。

“餐厅就是我家从前的小客厅,真是游园惊梦啊。”惊叹的不仅是白先勇。

白先勇喝了两瓶绍兴酒,如梦似幻,悲喜交集,“说不出来那个感想,感触太多,比戏还像戏。 ”大概那时他已经发了愿,这个愿一发便不可收拾。

有了许许多多的因缘,就有了后来白先勇和青春版《牡丹亭》的际会。

时隔39年回来,请客居然就请到自己家里去了。

我正在写我的父亲

所有的父亲都是

儿子心目中的英雄

有位美国教授说您在近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只有鲁迅张爱玲等四五个人可以匹敌,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都是人家讲的,那样讲,我听到当然很开心。

但文学作品很难比较,只有好跟不好,没有一二三四五。

这些年忙着推广昆曲,有没有时间写作?

确实很忙,每年半年在国内,半年在美国,把时间都花在昆曲上了,但在美国的时候,还是在写作。除了写我父亲(白崇禧)的一本传记,同时也在编一本和父亲有关的影集,从北伐开始,里面有几百张从来没有公开过的照片,都是珍贵,今年底明年初会出版。

您父亲的传记进展怎么样?

50万字完成了一大半,写了这么多年,一直写不完,很难写,因为我父亲整个民国史都牵涉在里头,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内战,全部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他到了武汉,参加了武昌起义,北伐时他最后打到山海关,领着北伐军第一个进北平的。

写作的难点在于资料很多,但不一定正确,我不是在做历史,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写我对他的理解,我知道他最关心和遗憾的是哪几场战争。

他知道自己去台湾会有的境遇,但他还是去了,他为的是给历史一个交代。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英雄。

你最喜欢的作家和书有哪些?

中国的,西洋的作家和作品都对我有影响。最喜欢的作家是曹雪芹、杜甫、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喜欢的作品是《红楼梦》、《杜诗》、《史记》、《牡丹亭》、《战争与和平》。

作家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是?

很大很大的同情心,不光是爱,还要同情——慈悲心。

能把您的读书方法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吗?

看经典,看各种中外经典,一定要看精。起码要看个二三十本,先打底子看,再去看畅销书。

在您的一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影响我的人很多,影响我走上文学道路的是大学时外文系的夏济安老师,他办了本文学杂志,那时候我刚进台大外文系,第一篇小说就是在他的杂志上发表的。对我鼓励很大,建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对一个人来说,启蒙老师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看过昆曲,怎么才能很快地看懂昆曲?

平常心,进去看就好了。

用不了五分钟,就被吸引住了。戏的好坏,观众马上有标准。

其实非常容易懂,因为它(昆曲)讲的是爱情,像《牡丹亭》。也有的会讲一些历史,像《长生殿》,但归根结底讲的都是爱情。

当然,唱词雅,有些唱腔也比较深,要有相当的教育程度才能理解。不用全懂,有个六七分懂就很厉害了。可以看字幕,没有字幕我也不懂(大笑),有些人中文不懂,英文反而懂,因为英文翻得直白简单。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白先勇念兹在兹的是,如何给最老的剧种一个青春的生命?如何包装,如何呈现?如何把传统和现代接起来?

以前是四根柱子,没有灯光,厅堂版,现在在杭州大剧院,在国家大剧院,都是电脑控制的,如何呈现它,又不伤害它,如何不显痕迹地把现代的东西放进去?

白先勇和他的精英团队开了N次会,飞机上,餐桌上,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2003年到2004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整个团队天天都在磨。

一个水袖的动作要三十几次,不行再来,不行再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才那么耐看,那么好看。

最难的事情是去募捐。

这么多年演出,青春版《牡丹亭》一直没有赢利,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票房大都被演出公司拿走,钱经常不够。

去美国演出,票房一样归演出公司,对方只提供场租。交通、运输、食宿,100多万美金的开支,都得白先勇想办法找钱。

写作的时候,从来没有求过人。做昆曲,白先勇经常考虑的是怎么去打动别人,想办法从别人那里把钱要来。

支持者多是白先勇的读者,学弟学妹。像著名的趋势科技电脑的董事长夫妇等一些事业有成的学弟学妹,从出钱开始,到后来大都出钱又出力,成为昆曲推广的义工。

找来的钱,有时直接就给了苏州昆曲团,“演员太辛苦,薪水太低,不能太委屈他们。”

每到一地演出,他就希望自己的好友都来看,他曾经把林青霞请到北京,看了三天,林青霞高兴得不得了,办了一个庆功宴。还有一些熟悉的名作家,余秋雨啊,于丹啊,也请他们去看,他们看了高兴,就会写文章,就会传出去,更多的人就会来看。于丹甚至表态,她愿意跟着白先勇去做昆曲的义工。

北京大学的“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是白先勇提议设置的,费用也是白先勇四处募捐来的。

写作的时候,从来没有求过人。做昆曲,想办法从别人那里把钱要来。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牡丹亭》,那是一种文化的乡愁。

白先勇说,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在台北演出,演完之后,观众鼓掌十几分钟,他的心放下一半,因为大陆有最好的演员,台湾有最好的观众。

到苏州大学一演,票抢得精光,演完之后,几百学生涌到台前,不走,拍照签名,依依不舍,意犹未尽。那时,他的心完全放下来了。

“就感到我们的文化有希望了。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代表着未来的文化走向,他们认可了,未来也就认可了。”

进北大三次,百年讲堂2000多个座位,爆满,演完十一点,大冬天的,学生们不走。

兰州,西安,厦门……二三十个著名大学,哪里反应都一样。

到国外,西方观众也接受。《泰晤士报》一周发了两篇剧评,要知道,伦敦每天演出有上百场,观众都是盯着《泰晤士报》去看戏的。在加州大学波特莱校区,演完后,那个校区就开了昆曲课。

青春版《牡丹亭》不但把年轻的观众招回来,还让西方以前只知道京剧的观众也看到了昆曲表演艺术的美。他们惊叹,中国600年前就有这么美的艺术,比歌剧还要早200年。

在海外,只要《牡丹亭》音乐一响起,很多华侨就掉眼泪。白先勇说,“西方歌剧和音乐,像《图兰朵》、《蝴蝶夫人》很让人感动,也很了不起,但那是人家的文化,人家的文明。《牡丹亭》是自己的东西,那是一种文化的乡愁。”

“《牡丹亭》的文化意义在于唤醒了我们的文化意识,因为我们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像样的东西了。”这是白先勇拼了命做义工的原因,他希望人们一辈子能有一次机会看到中国文化的美。

另外的收获是,昆曲在非常衰微的时候,借这出大戏训练了青春版的演员,把传字辈的功夫接下来、传下去了。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内心有对文化的渴望,他们也在找:我们的文化在哪里?亮点在哪里?

被称为“百戏之祖”,有600年历史的昆曲在晚明清朝的时候独霸中国200年,是国剧,是全民运动,全国上下,宫里宫外,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在唱昆曲,到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会衰微呢?

白先勇总结,因为自十九世纪以来,我们对自己的东西失去了信心,对中国式的美失去了信心。我们自己把自己的传统放弃掉了,还有意识地毁灭他。

他发现,小时候在心中潜伏下来的昆曲,是中国式的美中之美,世间最伟大的艺术,就两个字:一个是美,一个是情。

中国人内心还是要缠绵悱恻,还是要含蓄的优美。所以中国式的感情缠绵浪漫,所以中国人的内心都暗藏着一首情诗。而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勾动了我们内心深藏的渴望。

现在的电视剧、小说也有情,为什么还要看它(青春版《牡丹亭》)?因为它的表现方式很美,可以20分钟眉来眼去,古典高雅,动心动人。

演出了那么多地方,白先勇有一个感觉,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内心有对文化的渴望,他们也在找:我们的文化在哪里?亮点在哪里?立足点在哪里?

昆曲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就像秦俑,民族的整体记忆都在那里。现在该是重建的时候了。

忧心的是,昆曲危机还很大。中国之大,应该有一家属于昆曲的专门剧院,600到800个座位,天天演,像百老汇。

“我只能说,《牡丹亭》成功了,但完成推广昆曲的大业还早得很。”昆曲有200多部传奇,他一个人怎么做也做不完,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做。

他太累了,想喘口气。

白先勇

名家

谈艺

20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