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牡丹亭上三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记者吴久久

牡丹亭上三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记者吴久久

作者:吴久久 出版日期:2009.09.28 点击数:0

【作者】 吴久久

【报纸名称】:东莞时报

【出版日期】2009.09.28

【版次】第C02版:文化时间·大事簿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从9月24日到26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全本在广州上演,观者倾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吴久久 摄

【写真·普天乐】不因他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论人间绝色偏不少,等把风光丢抹早

柳梦梅回到了故乡。

从9月24日到26日,三个晚上,三本青春版《牡丹亭》终于在广州演完。这是《牡丹亭》第一次全本在广州上演,观者倾城。

“小生姓柳,名梦梅,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自小孤单,留家广州。”这段念白未尽,台下已是一片轻笑。

从2004年开始,这出戏已经全本演出了185场。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传统戏剧获得了这样的成功。

入秋时节,广州晚凉天净,月华初开。

如花美眷

24日晚上,广州黄花岗剧场,演出的是上本《梦中情》,自杜宝训女开场,到杜丽娘离婚收尾,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剧场里灯忽然都暗了,闹哄哄的人群低声,黑暗里有人摸索着找自己的座位。只听舞台深处一声锣响,满场鸦雀无声。忽然出来峨冠博带的汤显祖,持一卷书,用了高亢苍凉的男声开始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正是《标目》的一曲《蝶恋花》。

那声音直叫人人脊背发凉,手足无措,只有怔怔地听:“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整个剧场里,就只有这个孤独的歌声,回环往复,萦绕不去。等到了“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又忽然一转,锣鼓更翻一层,分明听得真切昂然:“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于是只觉脑子里嗡的一炸,便眼看着灯光渐渐暗淡下去的舞台,不觉魂飞天外。

惊心动魄的几句,一番生离死别的旨意就交代清了。

接下来,大幕拉开。有了那样摄人心魄的开头,接下来的戏没有理由不好。南安太守杜宝与夫人上台,问起春来闺阁中的女儿教养,自然请出了杜丽娘。

一声“娇莺欲语”,杜丽娘款款到了台口,底下的人一望,齐齐呆住了:世间怎会有这样美丽的人物!眼波流转,眉目妖娆,顾盼生情,凌波飘渺……不知道谁带头,犹犹豫豫地拍了一下掌,就像一只栖在暗里的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潮水般的掌声顿时铺天盖地而来。

接下来春香闹学,迂腐的老先生说起了“关关雎鸠”,勾起了杜丽娘一片春心,于是趁着春日里的好花好景,去花园游玩。这戏里的人与情,跟戏外的世和事,渐渐分不清了。这么一个思春的女儿,忽然梦到一个俊俏风流的书生,于是趁着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幕天席地、柳绕花围的做了一回鸳鸯交颈,接着就郁郁的害上了不知所起的相思。可是这个小小的女孩儿却不肯相信那个书生本来是梦里来去的,现世里哪里会有?这相思,也只好是一种绝望,把自己的青春韶华生生折损在里面。

所以,杜丽娘只该就此死去,留下一幅春容图画,教后人看了叹息。

到底是汤显祖心软,不忍心一个好好的女孩儿就这么香消玉殒了,凭空编排了一出死而复生,拾画还魂的故事,还要加上胡虏、叛将,有《虏牒》有《淮警》地这么忙活上好大一阵子,好给两个年轻人搭个宽敞的天地,演绎那可以与死与生的儿女情长,最后皆大欢喜。可是人们愿意去反复咂摸,拊膺长叹甚至顾影自怜的,还是杜丽娘的叹息,以及与书生的一场春梦罢了。

那些都是后来两本里的事,上本演完,恰是杜丽娘芳魂一缕随风散,披一袭红衣,持一枝梅花,满台的花神合唱:“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上本演完,演员依次出场谢幕,观众鼓掌,久久不歇,到最后所有角色演员一起向台下致意,满场起立叫好,有人热泪盈眶。

似水流年

这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第185场全本演出。5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沈丰英和俞玖林,如今也都年到而立。

便是你如花美眷,怎敌得过似水流年。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借着白先勇的名号,响当当地惊艳亮相之时,这两人还是二十四、五的好年华。

演杜丽娘的沈丰英,刚刚进苏州昆剧院时,经常要接一些礼仪、舞蹈的活儿。就是在起源的苏州,也少有人知,这昆曲大概是怎么一回事。而“柳梦梅”俞玖林,在那时候也从未敢想,能像今天这样红透两岸三地。

俞玖林的故乡江苏昆山,恰是昆曲的发源地。在明朝,这里产生了昆曲的前身昆山腔。

1555年,山东左布政使魏良辅辞官,流寓于江苏太仓。在当时,这里南戏北曲交相辉映,堪称一时之盛。在太仓,魏良辅结识太仓卫百户过云适与戏剧家张野塘,三人相辅相成,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后来演变成为昆曲。

魏良辅晚景凄凉,穷愁潦倒以致双目失明,但是“曲圣”之名,从此梨园不绝。

在魏良辅到太仓的那一年,江西临川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书香世家给男孩取名汤显祖。这个早慧的孩子5岁即能作对,21岁参加江西秋试,名列第八,才名享誉一时。然而直到13年后,经历了4次落第的汤显祖才考上进士,被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闲职。万历十九年,他上书抨击官员贪赃索贿,宰辅乱政,被发配海南,又发配浙江遂昌。

1598年春天,汤显祖辞官,回到了老家林春,写出了《牡丹亭》。

又过了101年,孔尚任写出了《桃花扇》。此前10年,钱塘人洪昇的一卷《长生殿》完稿。

此后数百年间,从江南院落,到塞北川边,昆曲绵延不绝。

直到1937年,淞沪战火爆发,昆曲的传字辈艺人流离失所,昆曲自此绝迹十年。直到1956年,昆剧《十五贯》在北京广和剧场上演,人们才想起来,还曾经有这么一出好戏。但是随后而来的,又是连绵不绝的人祸天灾,人们刚刚从其中挣扎出来,从港台和西方传来的流行文化又席卷了一切。全国七大昆曲剧团之一的温州永嘉昆剧团甚至在1984年宣布解散。

转机在2001年到来。这一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4年,苏州昆剧院排出了《长生殿》,然后又排出了《牡丹亭》,两年后,江苏省昆剧院又排出了《1699·桃花扇》。2008年,新版《玉簪记》上演。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