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果城成功上演 带给市民艺术洗礼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17
【版次】第A02版:南充要闻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记者 张驰
9月,“精品舞台艺术进南充活动”又一场重头戏——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表演的民族舞剧《牡丹亭》一连三晚在南充大剧院精彩演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恋、舞剧的唯美,拨动观众的心弦。
《牡丹亭》在南充演出引发轰动,是我市着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这台舞剧让人性的美好“绽放”,更带给我们关于爱情、人性、文化方面的诸多思考。
引进缘由:拓宽视野提升品位
据南充歌舞剧院院长李力介绍,大型民族舞剧《牡丹亭》是我市经过反复考察后最终敲定的一个重要舞台艺术剧目,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都非常高,这个剧目此前在国内外百个城市演出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南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边要不断推出本土原创的艺术精品,一边着力引进一流精品艺术,拓宽市民视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李力说,南充地处川北一隅,在文化方面与一些大城市尚有差距,引进精品艺术,不仅能带给市民以艺术洗礼,对于我市艺术创作者而言也是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
成功演出:用人性美感动观众
《牡丹亭》在南充演出3场,场场观众爆满。一些观剧的市民告诉记者, 《牡丹亭》将艺术之美和爱情之美巧妙融合,赋予了原著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和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内涵。
“杜丽娘因爱而死,死而复生的故事充满传奇,但看来却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真爱故事,诸如见诸报端的《帅小伙迎娶绝症女孩》、《男子为救病妻耗尽百万家财》等真实故事,就是一个个现实版的《牡丹亭》,正是有了这些真情故事,《牡丹亭》的浪漫传奇才有了现实基础,它带着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憧憬,带给无数人以感动和美好!”市吉庆巷小学校长钱力说。
文化借鉴:带给南充更多启迪
《牡丹亭》在南充演出期间,备受我市艺术界人士关注,众多艺术界人士对其一流的剧本改编、舞蹈编排和舞美设计叹服不已。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彭碧珠告诉记者,月亮的“另一半”总是让人产生遐想,《牡丹亭》带给南充绝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视觉盛宴”,它给我市艺术创作者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他说,《牡丹亭》是根植民间的经典剧作,舞剧站在名著的基础上改编排练很难,这不仅需要创作者拥有高超的创作能力,更具有一种同时融合古典和现代美的审美眼光。“南充也有不少文化传奇,诸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司马相如等,民族舞剧《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对我市的创作者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