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Workshop与《牡丹亭》比翼双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4.07
【版次】第5版(艺术)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芭蕾舞剧《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胡芳
4月23日、24日,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北京天桥剧场进行《第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的演出。此外,近期,中央芭蕾舞团也在对《牡丹亭》做较大调整,准备8月中旬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
中芭再办芭蕾工作坊
在国外,Workshop是戏剧、舞蹈等领域非常流行的艺术交流与编创形式,其网络词汇释义为“工作坊”,而这个词汇与中央芭蕾舞团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以“芭蕾工作坊”为基础的新锐芭蕾创作形式,这种形式将很多年轻人的先锋思想融会贯通,组成一台新颖别致的现代芭蕾晚会。
在团长冯英的带领下,中央芭蕾舞团启动了Workshop项目,成为培养芭蕾年轻编导的全新尝试。自2010年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第一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一批年轻的编导初露锋芒,几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脱颖而出。冯英从项目伊始便定下基调:我们要坚持把Workshop做下去,一年、两年,乃至十年……
《第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的内容和上一届相比,有着较大的改变,不再是天马行空的自由编创,而是要求年轻编导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冯英以“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继往开来的创新”为题,要求编导们发挥想象,编创出有鲜明特色的芭蕾作品。
据悉,中芭《第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将推出中外9位编导的新作,不仅王琪、李俊、余波、张镇新、邢亮、张翼翔、王思正7位中芭年轻优秀演员担任编导,还特邀年近古稀、已退休的中芭老编导舒均均以及来自挪威的著名编导翁-玛格丽特·诺德塞特加盟创作。
舒均均编创的舞剧作品叫《心灵密码》,将浓郁中国韵味的古曲《广陵散》与芭蕾结合,用意识流、心灵对话的方式讲述女儿学习父亲书法的故事。舒均均透露,她的父亲就是个老革命、书法家,这部作品源于她的成长经历。挪威国家舞蹈团艺术总监翁-玛格丽特·诺德塞特也将赴华编创根据戏剧大师易卜生的名作《海上夫人》改编的一个作品。
作为中央芭蕾舞团2011年的重头戏,《第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很多业界学者和评论家在排练期间纷纷来到剧团观摩。编导和演员都热情高涨,在排练厅紧缺的情况下,演员们在楼梯间就开始了排练。中芭演出部主任蒋山介绍,本次演出特意制作了观众投票卡,观众可在演出结束后参与投票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
改版《牡丹亭》强调群舞张力
4月28日至30日,中央芭蕾舞团全新修改的《牡丹亭》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此次演出将是中芭赴爱丁堡艺术节开幕演出的预演。
2008年,中央芭蕾舞团推出了新创中国芭蕾舞剧《牡丹亭》,在北京、深圳、澳门和香港陆续演出后,反响热烈。历经3年磨练,为参加今年8月的爱丁堡艺术节,中央芭蕾舞团对《牡丹亭》潜心修改,做出较大调整。
芭蕾舞剧《牡丹亭》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之间搭了一座桥,既考虑西方芭蕾的空间感,也照顾昆曲的私密空间,肃穆流畅,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对《牡丹亭》的深入调整,是把一部已经非常好的作品做得更精致。爱丁堡艺术节总监Jonathan曾表示,《牡丹亭》是让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备受争议的作品,他有信心,改版后的《牡丹亭》在爱丁堡艺术节上能更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牡丹亭》修改的重点是舞蹈部分,编舞费波自去年底就开始潜心钻研修改。他透露,相对原作品,这次改编强调了每一次重大事件转换的点,主线更加清晰,改编重点是舞蹈中的群舞,要突出舞蹈语汇的表现张力。在“游园”部分中,改编使群舞的流动性加强,加大动作的幅度和张力,强调群舞与主演之间的关系,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