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白先勇:《牡丹亭》中最后的贵族

白先勇:《牡丹亭》中最后的贵族

作者:桂杰徐虹 出版日期:2004.06.20 点击数:0

【作者】 桂杰 徐虹

【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

【出版日期】2004.06.2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学者,旅美作家。上世纪80年代其作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启蒙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与张爱玲有一面之缘。近将汤显祖的《牡丹亭》精编为“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6月17日,见到67岁的台湾学者白先勇先生时,只知道他是为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版与演出事宜而来,并不知他的故事里,会引带出溢彩流光的张爱玲来。“我见过张爱玲一面,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北。那是一个很热的夏天,但是餐厅里的空调开得很冷,她就坐在我的左边。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学生而已。”在白先勇先生的回忆里,那天张爱玲把一件紫色夹衣搭在一边。她人很瘦,透明的手背露出浅浅的青筋。“别人都以为她会是上海口音吧,其实她讲话是标准的国语,普通话里略带着浅浅的京腔儿。”她人也非常性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然她与我的同学王桢和谈得投机,就说结伴要到王的家里台湾花莲去玩,后来果然去住过一阵子。 $$ 白先勇先生认为,张爱玲时代的文人,都受到五四文化的影响。而她却是一个传奇,似乎文字中完全没有受到侵染,非常精灵纯粹,似乎真传是从《红楼梦》的国学渊源里来,所以现在倒说不清,哪是渊源,哪是支脉了。只是不知道她喜不喜欢《牡丹亭》。 $$ 白先生谈起《牡丹亭》可谓眉飞色舞。他称青春版昆曲中艺术地展示了“古代的男欢女爱”。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牡丹亭》剧本的过程中,由原著缩减成后来的文学本耗费了他们5个月的时间,而由改成的文学本到和演出本的磨合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甚至直到上场前还在改。 $$ 通过这次改编,把原著的55折、删剪磨合成了27折,但是非常充分地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并把它变成一部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戏剧,紧扣一个“情”字,改编后的昆剧《牡丹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白先生特意向我们介绍了剧本的整理创作群,华玮、张淑香等人都有国外留学背景。用白先生的话说,他们都是真正的专家,既有国际观,又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对于剧本的把握更加理性。 $$ 6月11日到13日,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公演并引起轰动,这出剧是全程9个小时、一天3个小时的“连续剧”。连续3天演出,原本能够容纳2000人左右的礼堂场场爆满,有很多大学生专程从山东、上海、成都、南京等地赶来观看演出,每一天都是盛况空前。 $$ 白先勇先生已经和《牡丹亭》耳鬓厮磨亲爱了若干年。他9岁时在上海美琪大剧院看梅兰芳演的《游园惊梦》,如同陷入仙境不能自拔,从此流连忘返,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就走入了他的生命。 $$ 白先勇笑称自己是昆曲义工。在此次到大陆演出之前,这一版本的《牡丹亭》4月29日起已在台湾公演过两轮,在一个月前9000张票就被卖了个精光。在苏州大学的公益性演出能够有这么好的效果是他预先没有料到的。此次参与演出的两个男女主角俞玖林和沈丰英,都是白先生在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亲自挑选的演员,男女昆曲演员都是眼角生情,传达出昆曲的特殊美质。在演出中,舞美特意设计了他们在舞台上绕袖子传情的动作,据说每演至此,台下都会响起掌声。“太有趣了!”他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献上一场抽象、写意、诗化的、原汁原味的昆剧,还想要顾及到21世纪观众视觉的审美,所以在灯光、舞台、服装的使用上都渗透了一些现代元素。 $$ 昆曲要想真的进行抢救,就必须培养年轻观众,而年轻观众在哪里?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从昆曲开始。因为昆曲是世界性的艺术,在表演艺术中最高雅、最精致、最精确。他相信,通过对昆曲的了解和热爱可以恢复中国人“对于传统美学的自信”。 $$ 据了解,这次演出的《牡丹庭》已经被邀请参加明年5月复旦大学庆祝建校百年的演出,而在不久还要走进北京大学和大学生碰面。 $$$$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