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赣剧《牡丹亭》:让新版名副其实

赣剧《牡丹亭》:让新版名副其实

作者: 出版日期:2003.07.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信息日报

【出版日期】2003.07.1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2003-07-14 06:35

【专题】新版《牡丹亭》再显芳姿

近日,江西文化界有一大热点:江西师大与童丹工作室要联手打造新版赣剧《牡丹亭》,而且喊出了让“临川四梦”走进姹紫嫣红的师大校园,让赣剧走向缤纷多姿的国际舞台。从创作阵容来看,果然强大,真的是国内精英要让经典更加精彩。作为一个赣人,也是一个文化人,真的激发了许多梦想。这其中有的梦想成真了。如:学校与个人工作室联手,突破了多年来形成的艺术生产机制体制,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生产模式;又如:师大要在新校区建造一座“梦剧场”……

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证明了一点:经过全省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江西文化人的眼界更开阔了,思想观念更先进了,创新意识更强了。文化艺术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进行新的解读。

新版要新,不仅是艺术上的新,还有机制体制、资源上的多方面的出新。然而,新版也要有神,即时代精神。

从电视上、报纸上以及动态上,我感到有些本可以成真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比如:这次艺术活动只是师大与童丹工作室的事,作为代表赣剧艺术最高水平的省赣剧院却被晾在一边。我倒不是强调必须要省赣剧院来承担,而是说,省赣剧院及其他赣剧专业剧团是一分重要的资源,至少可以参与进来加以利用吧?由此,我梦想开了。

我梦想:应对WTO,国家始终积极倡导并反复强调需要有团队精神。赣剧要走向世界,江西文化人就要形成合力,树立团队精神。上下一致,左右结合,拧成一股绳。丢掉这种资源太可惜,漠视这种精神有可能造成遗憾。

我也梦想:破除戏曲界的陋习,跳出门户之见,放眼发展前景,着力全面进步。要把赣剧做成世界文化品牌,仅仅在运作方式、艺术形式上创新还是不够的。名副其实的新版,应该是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各种力量的充分整合,从新版赣剧中展示江西文化人的新力量,新的精神面貌。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