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看《牡丹亭》装精指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4.03
【版次】第16版(戏梦牡丹亭)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80后看《牡丹亭》装精指南
这显然不是一份学术化的昆曲指南。对于熟悉演唱会这类现代表演的年轻人,我们希望能多少拨开一些时间的迷雾,让《牡丹亭》绽放美好的光亮。我们用青春的年纪,轻松的心态,亲近的眼神,去看看昆曲那不会在岁月流转中磨损的精彩吧。
心态
这只是一场秀
我们为什么要去看戏?最简单通俗的说法是看热闹找乐子。即使在上古时代,戏剧还沾染着宗教仪式的流韵时,人们最喜欢的也还是通俗热闹的喜剧,东方朔和阿里斯托芬都可以为此作证。无论《牡丹亭》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和荣光,如果把它当成博物馆的真人巡展,心态就太沉重了。
1、你不一定要听懂
听不懂《牡丹亭》的唱词对于大多数观众很正常。昆曲的基础是江浙一带的古代方言。在它兴起的那个时代,当地人根本就没打算让外地人听懂,特别是不准备让拿着鞭子巡逻的蒙古人听懂。岁月绵延,这种方言也就成了昆曲的标准发音。
青春版《牡丹亭》有配字幕。说明演出方很了解这一点。所以不妨把心态放轻松,且当这是一场“瓦格纳”或者“能”。你不会因为听不懂德语和日语自责,对吧。想想《加州旅馆》,《牡丹亭》大概不会比这个更难懂。
2、你不一定要看懂
和所有的传统戏剧一样,昆曲中充满着程式化的形体语言和舞台动作。记得《霸王别姬》里面张丰毅和葛优争论“项羽出场应该走几步”么?不同的步伐、身段、手的姿势,微妙的差别可能蕴含有复杂的涵义。有很多人津津乐道这些细节的精彩,这在古代,就相当于今天的“宅男宅女”,精熟于《星球大战》“绝地武士七大流派”或者王菲的唱片中唱到哪一句换了一口气。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宅”。如果不知道,不如就当那是一种舒缓优雅、节奏独特的舞蹈来欣赏,甚至是当成姿态独特的时装秀来看。服装还是很漂亮的,不是么?
3、你不一定要当它是什么“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于丹那么多上央视的机会,如果你的签售会能像她一样热闹,你大概也可以说“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昆曲”。这话的意思就跟“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夏威夷”差不多。在这场梦里你是谁?小姐?丫环?鲍二家的?鲁老爷子多年前说过“焦大不会陪林黛玉去葬花”,这话说给把昆曲当“生活方式”的人很贴切。《牡丹亭》作为一场精粹演出、一场梦,非常精彩。作为对“生活方式”的号召,也许就无力些了。
道具
跑堂的哪去了?
老年月,听昆曲要不就是厅堂画舫,稍微下等一点,也是有搭着毛巾的跑堂,来回端茶送水上瓜子。没这条件,观众得自力更生。
1、墨镜
这年头,听交响乐那么闹的场子都能有人睡着。《牡丹亭》一天要演三个小时,谁能保证自己精神一直那么好?想不失礼,墨镜应该被列为道具之首。往那一坐,没人知道你睡没睡。
2、茶和甜点
茶对于?有传统戏剧的意义就如同摇滚音乐节上的啤酒,还能很好地帮助你不容易入睡。至于甜点,苏式的最佳,因为明朝昆曲盛行之时,也带动了原产地苏式甜点风行全国,甚至影响到了海外。这两样东西的经典组合,实在要一切从简,瓶装绿茶和袋装曲奇也勉强可行,至少有个致敬的心境——给这两样来自江浙的精美艺术:昆曲和苏式甜点。
3、香
香的意义就在于给观众一些超现实的心境,更好地将自己融入戏剧氛围。在属于昆曲的时代,香囊几乎与我们的手机一样普及,稍微讲究一点的则有各式香炉香料。在剧场里焚香,可能为消防条例不容,连空气清新剂似乎都有易燃易爆的嫌疑,那么香水就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实在不行,就用花露水吧,顺便还可以提神醒脑。
4、折扇
折扇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体现个性,其作用类似于现在QQ和BBS上个性头像和个性签名。听戏时,折扇的作用则相当于演艺吧里的手板——你用折扇敲打桌子椅子或者自己的手,表示称赞;另一方面,折扇是很多戏曲中的重要道具。这就好像你背着自己用了十年的吉他去摇滚音乐节,哪怕只是听众,看起来也很专业。
知识
“《牡丹亭》主角是崔莺莺……”
这部分其实很简单: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其次,你得知道昆曲和所有中国传统戏剧一样,充满了象征手法,从唱词到动作都具有象征意义,至于“什么象征什么”,留给专业人士和御宅众吧。我们特别为观众准备了一篇详细的说明,讲解《牡丹亭》中激情戏部分的象征手法。所以你看到那几段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在“色戒”了。
如果要更深层次的了解《牡丹亭》,一点心理学的常识会有帮助。杜丽娘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清楚到能在梦中完整地进行再现。想想看,有多少“剩女”常说“不知道想找个什么样的”,能把介绍人急死。熟悉网络的观众也许能进一步想到,那个梦也可能不是什么“梦”,而是他俩比基努·里维斯早五百年进入了Matrix……
现场
什么时候鼓掌?
1、什么时候鼓掌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交响乐团来访问时就出现过,关于乐章和乐曲,我们的观众似乎理解得跟演员有差异。传统戏剧中兴的是叫好,以及更古典的“击节”。唯一的回答只能是:别人鼓掌的时候,你就跟着鼓掌。
2、奋力摇动海报和横幅是所有演唱会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昆曲演出中,这同样对演员是很好的鼓励,不过可能会破坏演出气氛。折中的做法可能是将相关物品静静抱着,更能彰显昆曲演出中的优雅氛围。
3、每当演唱会进入到高潮部分,观众都习惯跟着演员一起全场卡拉OK。《牡丹亭》的唱段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要跟上可能太困难了。歌唱部分的困难或许可以用动作来补足。《牡丹亭》里有非常精彩的“扇子舞”,大家一起拿出折扇举过头顶,跟着演员一起挥舞,场面应该很壮观。
4、传统戏剧演出中,上台送礼,甚至更摆谱一点,“打赏”,一折完了就可以。现代的演唱会中,上台去热烈送花?至热烈拥抱歌手,也只需要气氛到位就行。这几位《牡丹亭》的角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好的耐性,每一折结束以后跟观众亲密互动一下。可能等到每天的演出结束后,再去表达自己的热情比较合适。
文/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