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青春版《牡丹亭》征服珞珈学子

青春版《牡丹亭》征服珞珈学子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4.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武汉晨报

【出版日期】2008.04.0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晨报讯(记者徐迅)“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昨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武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首演。华美炫目的服饰、风雅优美的唱词、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加上昆曲特有的写意抒情的艺术特色,昆曲艺术与现代学子之间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古老昆曲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学子们。 《牡丹亭》演员惊艳全场 此次,苏州昆剧院带来的是上中下三本全本《牡丹亭》,昨晚演出的是上本《梦中情》。武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很多学生还站在走道里观看。除了武大的学生和教师,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也被吸引前来,而唱词除了中文字幕外,还有英文翻译,可见《牡丹亭》早已国际化。 一曲《蝶恋花》清亮婉转,情溢于曲,马上将观众带入了传统戏曲的氛围。粉红外衫,月白长裙,精致头饰,杜丽娘的扮相温婉美丽,尽现古时大家闺秀风范,观众们纷纷惊呼"好美",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惊梦》一折中,柳梦梅一袭白色长衫,扮相俊逸出尘,一出场就博得个满堂彩。俊男美女组合的亮相,将古典的中国美展示在学子们面前,他们唱念做舞俱佳,一举手、一投足都惊艳全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最为经典的《游园》、《惊梦》二折戏中,柳梦梅和杜丽娘二人在梦中相见,那蕴涵千言万语的表情、二人水袖传情的纯真,无不显现了昆剧“写意诗化、细致典雅”的特点,还有那文雅优美的唱词,都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古老昆曲焕发青春气息 既然是青春版《牡丹亭》,本剧除了具有传统艺术的特征外,更融合了诸多现代元素,富有青春时尚气息,拉近了和年青人之间的距离。 本剧舞台背景清新简洁,一枝粉红的牡丹花,旁边书三个大字“牡丹亭”,淡雅的意境呼之欲出。舞台上的道具是简单的一桌二椅,突出了戏曲的表演魅力。 “打什么棉——睡眠”,“天生我才必有用,必让梦中之情成真”这些有趣的对白,让在座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爆发出笑声。 《游园》一折中,许多花神在杜丽娘的梦中出现,一群花神翩翩起舞。在花神的掩映下,“熟睡”中的杜丽娘悄然消失,在梦结束之时又悄然在台上出现。这种“台上换景”的手法,让观众们都大称“神奇”。虽然昆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青春版的《牡丹亭》却用现代的手法拉近古今时空距离,也拉近了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距离。 珞珈学子们被征服 昨晚的演出一结束,礼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虽然演出将近三个小时,但演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退场。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研一的王同学说,虽然自己没有看过昆曲,但这次《牡丹亭》让自己大开眼界。“很有意境,很美。”她表示,《牡丹亭》一票难求,很多同学都将戏的上中下三本的票“瓜分”,自己明天就没有票来看现场了,不过很受震撼的她表示,自己回去也会找到后面的视频看完。武汉大学舞蹈团的郭炳宇同学,在柳梦梅出场后,都随着演员的动作,下意识地学习比划着,“他们很专业,演得非常好。”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肖博士看过《牡丹亭》的剧本,这次现场演出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服装、音乐、唱腔、台词,无一不美,无一不精致。看了青春版《牡丹亭》,方知昆曲美如斯。”他感叹。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