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探求舞剧的表现深度  ——简评舞剧《牡丹亭》

探求舞剧的表现深度  ——简评舞剧《牡丹亭》

作者:隆荫培 出版日期:1985.05.11 点击数:0

【作者】 隆荫培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85.05.1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探求舞剧的表现深度

——简评舞剧《牡丹亭》

隆荫培

广东音乐舞蹈艺术剧院舞剧团,来首都演出的大型舞剧《牡丹亭》,由著名舞蹈家陈爱莲担任总编导和主演。她独创性的艺术构思和精彩的舞蹈表演,得到了观众、艺术界同行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舞剧《牡丹亭》在艺术创作上,越过了用舞蹈来说明一个故事情节以塑造某种类型性人物的樊篱,而力图遵循和发挥舞剧艺术的特点,探索用舞蹈的手段来深入描绘人物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如二场“寻梦”,从表现杜丽娘相思成病,强支弱体自描画像到抱恨辞世一段,就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舞蹈表现手段的长处,从情出发,把杜丽娘心中蕴藏的一往深情,外化为鲜明生动的动态的舞蹈形象。在画像后,通过两对杜丽娘和柳梦梅舞蹈形象的幻影交替在舞台上展现的艺术处理,深入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一个是对自由幸福炽烈追求、具有叛逆性格的杜丽娘;另一个则是不敢逾越封建礼教雷池半步的闺范的杜丽娘。这两对幻影消失后,紧接着是一段杜、柳二人充满激情和憧憬幸福未来的双人舞,这段舞蹈表现出杜丽娘在思想上已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有了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坚定信念。当她和几个柳梦梅的幻影翩翩共舞时,柳的影象又突然化成几个气势汹汹的封建卫道士——她的父亲杜宝指责她大逆不道的幻影。最后,杜丽娘终于在封建势力的重压和摧残下离开了人间。这一场舞蹈编排得很有独创性,再加上陈爱莲出色的表演,收到了较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舞剧《牡丹亭》的不足之处是,个别场景虚实关系的处理不够明朗,幻境和现实有些朦胧,影响了观众对剧情发展的理解。相信经过不断的加工修改,能够更上一层楼,使它成为艺术上更为完美的精品。(附图片)

舞蹈速写赵士英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