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苏州 新排《牡丹亭》复演《长生殿》

苏州 新排《牡丹亭》复演《长生殿》

作者:刘琼施芳杨晴初 出版日期:2004.07.02 点击数:0

【作者】 刘琼施芳杨晴初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关键词】 《长生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 外践 昆曲 柳梦梅 唐明皇 戏曲观念 昆剧 无痕迹地 

【出版日期】2004.07.0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本报苏州7月1日电记者刘琼、施芳、杨晴初报道:作为我国唯一拥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古城,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为苏州提供了展示独特魅力的平台。27日,三本昆剧《长生殿》在苏州开明大戏院首演,古老的戏曲活化石回归到戏剧舞台。此外,《朱买臣休妻》等传统剧目早已开演,将上演的连台本昆剧《牡丹亭》,因将全新的戏曲观念了无痕迹地糅入古老戏种,引起众人的期待,更将会场外的“保护世界遗产”这一主题推至高潮。$$昆曲发轫于与苏州邻近同属于吴语系的昆山,明清时期,苏州一度是全国昆曲中心。昆曲号称“雅部”,一直高居庙堂,自上个世纪初发生传承危机,依靠苏州成立的“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才使昆曲不致绝种。2001年,昆曲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后,怎么保护和传承,成为昆曲面临的课题。戏曲的载体很明确,脱离剧目载体的理论研究固然必不可少,但最终的呈现还要通过舞台,演出应是昆曲传播最直接而有感染力的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牡丹亭》和《长生殿》的排演提上日程。$$一部《牡丹亭》,因上承“西厢”下启“红楼”而妇孺皆知。因此复排昆曲《牡丹亭》应是“众望所归”。这一心愿已由台湾作家白先勇和苏州昆剧院合作完成。今年4月底开始,旨在培养青年观众和培养年轻演员的昆剧《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苏州上演。《牡丹亭》的演出本原以旦角表演为主,新本加强柳梦梅角色,生旦并重,柳梦梅被阐释成一位不畏权势、敢与理教抗争的傲骨书生。总导演为浙昆名演员汪世瑜。俞玖林、沈丰英分饰柳梦梅及杜丽娘,形貌唱作俱佳。$$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绎的昆剧《长生殿》是新中国昆剧舞台上为数不多的鸿篇巨制,根据清初剧作家洪昇的50折同名剧本删减而成。全剧27折,分上中下三本,长达7个半小时,分3天演完。《长生殿》围绕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展开,导演删掉了一些传统的精彩折子戏,恢复了《情悔》、《尸解》等感情戏。顾笃璜任总导演,舞台及服装设计则由叶锦添担纲。唐明皇与杨贵妃分别由赵文林及梅花奖得主王芳扮演。$$但愿《牡丹亭》能成为昆曲复兴的前奏,因为昆曲已不单单属于苏州,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