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下 游世博园 惊中国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09
【版次】第11版(每日周刊)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小姐,咱爱杀你哩!”柳梦梅这一声清音,穿透了杜丽娘脉脉含情的心灵,更穿透了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一曲《牡丹亭》霎时重拾南宋残梦,如说如诉地讲述着“中国戏曲之母”昆曲六百余年的历史。
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也将在与浦西世博园区一箭之遥的三山会馆绽放华章。“游园惊梦”,字里行间暗合了“游世博园,惊中国梦”的高意。世界各国的游客踏入这个舞台,便注定将经历一场如梦如幻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丁元元 本版摄影记者 施培琦 实习生 张瑞麒
杜丽娘 奴家人称“小沈昳丽”
清丽的扮相、甜美的嗓音、娇柔的身段,看过张莉的演出,很多人会不由地想到如今上海昆剧团的当红闺门旦沈昳丽。因而对这个18岁的女孩来说,在沈昳丽的丈夫郑大圣导演的《牡丹亭》中出演年方二八的西蜀佳人杜丽娘,似乎便也顺理成章了。
沈昳丽本人也在观看了她的演出后,对张莉说了不少鼓励的话,甚至还对唱腔的口型进行了指导。“除了我的老师王英姿和至今活跃在舞台的张静娴老师,其实我也很喜欢沈昳丽的表演。”这个漂亮的女孩说起话来,也带着几分嗲意和糯味。
6年前,经过百里挑一的筛选,曾经学过一点越剧的常州女孩张莉来到了上海戏曲学校,进入了备受瞩目的“昆五班”。
在如今的昆曲舞台上,以张军、黎安、沈昳丽为代表的“昆三班”成员势头正盛,但最有票房号召力的还是“昆大班”那些70高龄的老艺术家们。“昆五班”的孩子们最幸运的地方便在于,受到了那些被戏迷称为“大熊猫”的名师们的指点。张莉的老师便是“昆大班”的闺门旦名家王英姿。
良好的个人条件,加之名师一句唱腔、一个身段的悉心调教,让张莉这些年学会了不少折子戏,集传统戏剧艺术之大成的《牡丹亭》更是首当其冲。而在历来竞争最激烈的闺门旦行当中,张莉在整个“昆五班”也堪称佼佼者。
《游园惊梦》这折戏,张莉原本就已经拿捏得有些分寸了,但因为配合导演郑大圣的要求以及演出场地的结构,她又跟着导演排了一个月时间,才把这“园林版”《牡丹亭》演出了点模样。“为了不和上课冲突,排戏时间是每天晚上6点到9点,那时候我整天两头奔波,疲惫不堪。”不过这种全新的体验也让她觉得很新鲜:“以前只是跟着老师学戏,一切都是按照老师的指导。现在什么都要听导演的调度,对我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18岁的年纪,许多女孩还依偎在父母怀里,而离家独立生活了多年的张莉却说,无论上课还是排戏,时间总排得满满当当,每周唯一的休息天,自己只想赖在床上,啥也不做。
1月底,张莉又跟随上海昆剧团飞往香港演出,3月6日,她又在上海大剧院倾力出演《牡丹亭》串折中的《游园》,而为这个小杜丽娘配丫头春香的是国家一级演员倪泓。如今,这个如杜丽娘般亭亭玉立的女孩,已经颇有些“科里红”的意思了。活泼的张莉说:“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我的偶像们一样,在昆曲舞台上有所建树。”
柳梦梅 小生岳美缇门生是也
倪徐浩一身逼人的帅气无疑令人羡慕,更让人羡慕的是,他的老师便是大名鼎鼎的昆曲女小生岳美缇。
70岁的“大熊猫”每周要给17岁的小伙子上三天课,几年下来,倪徐浩对自己的恩师充满了感激:“岳老师真的太认真了。有的老师教戏,主要教一个人,其他人在边上看,一个人会了这折戏就算教完了,但岳老师非要到我们小生组的每个人都学会了才罢休。看到谁学戏不认真,岳老师还会忍不住‘敲’他两下。”
但是,名家岳美缇在生活中却更像一个慈爱的祖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徒儿们。天气冷,谁上课时穿的衣服少了,岳老师就非要他回寝室穿上了衣服再回来。学生生病了,她还会自己带了好吃的东西去慰问。
说到这些细节,倪徐浩充满了对恩师的敬仰。可谁曾知道,在进入“昆五班”前,他甚至不知昆曲为何物,就靠唱了一首国歌,便被在吴江选材的老师看中了。“我是吴江人,和蔡正仁老师是老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他自豪。原本,导演希望柳梦梅这个角色能由他们的师姐、“昆四班”中的翘楚、女小生翁佳慧出演。不过在看了倪徐浩的表演之后,导演终于相信还未“出科”的小倪同样具备了演好《牡丹亭》的能力。
在“园林版”《牡丹亭》中,倪徐浩将在《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两折重头戏中出演柳梦梅。面对《牡丹亭》这样雅致的剧本,要演好柳梦梅,小倪先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剧本:“连文字障碍都没有消除,怎么能把人物演好?”
除了学戏之外,看戏也是提高表演水平的重要手段。倪徐浩说:“我当然最喜欢看岳老师的表演,还有北昆的演员王振义,我看过他演的一出《西厢记》,那可真是太棒了。”在上海戏曲学校的剧场里,记者又看到他精彩地演绎了一折《玉簪记·偷诗》,唱腔身段之中,依稀透射出名家指点而来的神韵。不久的将来,他也许就会成为那样一个“一级棒”的昆剧小生。
世博缘
世博演出 怎能没有昆曲
如果只能有一个剧种代表中国戏曲演出来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世博游客,那么恐怕首选便是昆曲。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戏曲,经过了六百多年荡涤的昆曲被尊为“中国戏曲之母”,并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如果所有的昆曲作品中只能演一个作品接待外国友人,那大家一定会想到《牡丹亭》。如果《牡丹亭》中只能选一个折子戏作为世博演出,那么又恐怕非《游园惊梦》莫属。
2009年11月8日,在与世博园一箭之遥的中山南路三山会馆,张莉和倪徐浩穿透明朝人汤显祖的作品,回到了八百年前的南宋时代。
三山会馆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建筑,这里的一座古戏台更书写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在这个庭院之中,戏台的三面百余个座位上,满是昆曲界的名家大师。两位小演员只凭着一副好嗓子,便让不少老师沉醉其中。不止是如此,在编排的过程中,结合场地的特点,他们甚至还走下舞台,走近这庭院里的观众们,演出这一折久负盛名的《游园惊梦》。余音绕梁之下,掌声和叫好声响成了一片。
“昆五班”的同学们办过“雏凤清音”专场,巡演过北京,他们的老师张静告诉记者,“很多老演员羡慕他们,因为无论昆大班还是昆三班,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都还没有获得过这么多的演出机会。”也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使他们又一次获得了登台献艺的机会。
“整个演出分为上下两部分,主要是《牡丹亭》中《游园惊梦》和《拾画叫画》两折戏,分别演绎出传奇的‘梦’和‘幻’,整场演出大概历时一个半小时。”张静介绍说:“就在世博园区‘贴隔壁’演出,自然正在申报世博演出项目。按照目前的计划,园林版《牡丹亭》将在明年4月至世博会闭幕,一共演出120场,主要是作为迎接外国政要的接待性演出。到时候,不但要张莉和倪徐浩能演好,还会有其他同学一起轮流出演。”
世博门票 最想要的礼物
“我们平时也很关心世博,学习了不少与之有关的知识。”因为上海世博会,连杜丽娘和柳梦梅也“穿越时空”,完成了“复活”。
“平时学习文化课、练基本功、学戏还要排练,再加上今年夏天就要参加高考,所以虽然我特别想为世博做点什么,却也实在没有时间报名参加世博志愿者。”张莉爽朗地说:“所以我想,我们能够学好戏,把这部田园版《牡丹亭》排好,就是为世博会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了。”
“杜丽娘”表态了,一旁的“柳梦梅”也插话说:“其实,我平时很注意遵守文明规范,这也算是迎世博的志愿行为吧。”质朴却又带着俏皮的话,逗笑了一旁的搭档。
说起新年最想得到什么礼物,两人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一张世博门票!”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093号(近昌化路)邮编:200041新闻热线:021-61933111手机短信:15800581234QQ:271648648MSN:qnbqnb@hotmail.com新闻传真:021-61933001广告热线:021-61933222报纸总机:021-619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