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精致苏绣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9.17
【版次】d0002版(人文·文化)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白先勇关锦鹏于丹全都找到了他
汪世瑜从名伶到昆剧推广人
2004年,受白先勇之邀,退休赋闲在家的汪世瑜出任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这一次与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昆曲爱好者白先勇的合作,使他从舞台上的演员转换为舞台上的“控制者”。
汪世瑜清楚地记得,俞玖林和沈丰英当年的青涩,他们虽然青春无敌,但对《牡丹亭》中情窦初开的情感层次还把握不准。怎么办呢?汪世瑜选择驻扎在苏州一年,手把手教起。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显现出巨大的作用,小生与花旦,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随着时间与技艺的推进,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汪世瑜作为导演,与艺术总监白先勇结下了友谊,他从这位台湾文化人身上,看到了精致与极致的关系。
没错,包装的精致,不惜血本。表演的极致,引起少男少女的情感共鸣。在青春版《牡丹亭》中,除了美好的演员——青春的唇红齿白,还有精致的戏服——每一件都由著名的苏绣师傅一针一线手工制作。戏服上的每一朵花都有层次,一朵梅花有三四种颜色,红的,稍微淡一点的粉红……舞台上,花是立体的。这出戏传递出传统戏曲文本的典雅,表演的规范,青春的美丽,情感的纯洁,舞台的奢华,这些元素的叠加,惊倒了从未与昆曲谋面的青年观众,青年学生以看此剧、谈此剧为荣。而汪世瑜,从中看到了这一轮昆曲热的关键元素:青春+精致。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