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

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1.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南充日报

【出版日期】2010.01.04

【版次】第A08版:8版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本报记者易立权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获悉,该剧院结束了2009年在峨眉山的定点演出。对于大木偶剧院来说,因为人员不够,他们接到国外的演出邀请函如雪花般飘来,但因为力不从心而推掉不少,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战略性据点”。

和大木偶一样,南充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以及南充傩戏等地方传统艺术在曾经的辉煌过后都面临这样那样的尴尬,在申遗保护之后这些传统艺术仍然难有太多起色,在我们为争取更多扶持的同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在国内外取得空前成功,而二人转也在各种口水之中赚得盆满钵满。同样起于民间的艺术,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但两者都取得成功,除了对传统艺术的改良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对民众和市场的回归也功不可没。

南充拿得出手的东西其实也很多

据了解,南充的川北大木偶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一家是专门从事大木偶艺术的文艺团体。川北大木偶偶身高大,酷似真人,又往往与真人同台演出,头、耳、眼、口等诸多关节能活动自如,表演时亦能穿衣解衣、变脸下腰,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川北大木偶多次进京和出国演出,均获高度评价,在世界艺坛上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冠冕”。 川北灯戏也被邀进了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献艺;川北皮影被推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表演,轰动了欧洲;南充也产生了川剧四大名丑之一的陈全波以及被称为“周摆扎”的周海滨等川剧名角。

但南充这些地方传统艺术在辉煌背后都有着难以诉说的艰辛,人才流失严重便是最大困境之一。据大木偶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木偶剧院在编人员为33人,其中演职人员20多个,其他为行政人员。在演出现场,有时候行政人员也要当搬运工、跑龙套。

在传承方面,大木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泗元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发海都是70多岁的老人,早已退休,传人培养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岗的省级大木偶传承人只有唐国良一人,而没有国家级的传承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木偶剧团的导演和编剧跳槽后,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岗位,空缺至今。人才的流逝与待遇关系极大,大木偶剧院坚持感情留人,但待遇却留不住人,剧院先后有李红林、廖英、陈琴(音)等近10名骨干演员“远走高飞”,其中包括如今在北京影视圈走红的南充籍明星何佳怡,她离开的时候,月收入是100多元。

尽管困难重重,实际上川北大木偶相对于川北灯戏、南充傩戏等来说,日子还算好过的,这些地方传统艺术和中国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从发源到兴起以及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经历了从民间到庙堂的历程,但同样也经历了从立足民间根于市场到慢慢远离民间疏远市场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是传统艺术的由兴到衰的历程。

从政府到民间传承民族文化精粹行动都在开展,申遗进行抢救性保护主要是针对那些濒临灭绝的艺术种类的重要举措,但是只有这一种措施,这些艺术精华顶多只是存放在博物馆和专家口头或者书面上的东西,只有与它当初兴盛的土壤以新的形式进行连接,它们才能获得新生,在这方面,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具有先锋式的实验意义。

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白先勇对《牡丹亭》进行了改写,使它更符合现代戏剧的特点,在美国和英国演出时,该剧浓缩成了3场共9小时,每场3个小时。记者曾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录像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它的每一幕戏之间衔接更为紧凑,而且矛盾冲突更加具有吸引力,比较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与此同时,昆曲的优雅也保留得非常完美。

改良剧本剧目以及时抓住市场新的消费点,对于南充的传统戏剧来说,总显得有点艰难。木偶剧团的导演和编剧跳槽后,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岗位,空缺至今。不过艰难归艰难,大木偶剧院在时隔23年之后也开始出新的剧目了,这是一个开端。我们也开始摆脱一味“输血”的过程,开始进入市场“觅食”。

除了改良剧本新的《牡丹亭》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白先勇的新《牡丹亭》主打青春牌,不仅在剧本改编上更加注重青年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且对于演员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青春靓丽,扮相好看,而且演员的功底也要很深厚。光男女主角白先勇就亲自出马选定,并请出了昆曲名家汪世瑜和张继青分别收下男女主角等7名演员做关门弟子,而且严格执行古老的拜师礼:跪下去磕头拜师,将徒弟和师傅“捆绑”在一起,光为《牡丹亭》,他们就整整进行了1年的魔鬼式训练,在这一年里,汪世瑜和张继青手把手地传授,如同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克隆一个自己,让青春的肢体延伸着他们的艺术生命。

1年之后,这些青年演员已经“脱胎换骨,表演已经能够迷人了”,将前来看戏的台湾专家感动得不行。这1年的时间,昆曲精髓的传承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重大突破。

在培养青年演员方面,南充其实也有不少动作。南充市川剧团也引进了由晓艇、任庭芳、魏益新、杨昌林这些被川剧界称为天牌演员的角儿培养出来的80后青年演员。但这些人培养出来后,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发挥平台,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大木偶剧院曾在全市范围内招收了15名有艺术天赋的学员,但目前只剩下9名学员坚守阵地,其他人都走了。

所有一切的努力必须有市场做支撑,青春版的《牡丹亭》花了不少血本,但是它的市场摆在那儿。在台湾开演前1个月,青春版《牡丹亭》的票已经销售了九成。2008年6月在伦敦演出一时引起整个欧洲的轰动,票房成绩也超出组织者意外,出产莎士比亚的地方理性得有点严苛的英国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牡丹亭》的成功,使得一些商人将其作为一种高档的文化消费品牌。有商人将北京的“皇家粮仓”改造成高档餐厅,“厅堂版”的《牡丹亭》便在里面演出,包厢票价达到12000元,最低的票价也要580元,有钱又有闲的群体在对舶来奢侈品消费腻了之后,争相前来此地边品好菜边品好剧,并以请朋友到此观戏为荣。

传统和市场是传统戏剧复兴的两个关键,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把准了这两脉,尤其是在为传统戏剧寻找新的消费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但也有业内人士说,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是多亏了白先勇,他有这样的知名度,而且有这么多的资源才能做成此事。南充传统的地方戏剧,如果也有个白先勇式的人物,并带来一个包装策划团队来做此事,也许能打造出另一个青春版《牡丹亭》的模板来。人才要引进,如果不是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诚心邀请,也许就没有青春版《牡丹亭》的诞生了。

同样,传统艺术的传承光有一两个榜样也是远远不够的,像昆曲,只有青春版《牡丹亭》是不够的一样,我们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一代的观众。市川剧团曾在西华师大进行过川北灯戏的演出,很多从来没有见过川北灯戏的年轻人觉得非常新奇有趣。年轻一代也有在学习传统戏剧的,像西华师大就有一个国韵戏曲社,有京剧的老戏骨和前市京剧团的老师教他们唱京剧,这种社团虽然不多,但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