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从“古典”到“现代”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7.13
【版次】第B03版:特别关注
【入库时间】20130520
【全文】
本报记者张晓晨文/图
精致、唯美,看过青春版《牡丹亭》,才领略到中国戏曲之美。
一段缠绵悱恻的生死至情,一份美轮美奂的青春喜悦,一部空谷天籁的人生美学。7月9日晚,沈丰英、俞玖林像是穿梭时空而来,舞台上低眉回首间,尽显古代才子佳人之柔美、潇洒……
当晚,2个多小时的精彩表演,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让台下的每位观众如醉如痴。
从《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400年前,汤显祖创作了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牡丹亭》,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这段瑰丽的爱情传奇,用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
自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领衔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至今已演出137场,观众已达20万人次以上。青春版的《牡丹亭》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昆曲的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累积,重塑这种情感,将戏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承昆曲文化,通过创新向世界传播昆曲艺术。沈丰英和俞玖林表示,这正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一直在做的。
如今,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正在用现代的方式全新演绎这个“爱得死去活来”的经典爱情故事。以中性灰色为背景的舞台极尽简约、写意之美,一个巨大的背景幕通过画片的变化完成空间转换,抽象、淡雅。
整台戏既体现了苏州古文化的典雅,又充满了青春的魅力。戏中的三位主要演员更是形貌唱做俱佳,沈丰英的娇柔、俞玖林的俊雅、沈国芳的可人都犹如从书中走出一般。每个人的出场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看过昆曲才知道中国戏曲之美
昆曲,这个2001年被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的久衰不亡的古老剧种,是中国最纯粹、最精致、最典雅的传统舞台艺术。
随着青春版《牡丹亭》、厅堂版《牡丹亭》、大都版《西厢记》的层出不穷,看昆曲,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商业精英、潮流先锋、莘莘学子……很多人看过了便念念不忘,戏中人物顾盼传情、咿咿呀呀的百转千回都让人辗转反侧、魂牵梦萦。
散场后,观众好评如潮。“昆曲是高品位的文化,追求的是一种从容、淡定、悠远的意境,它能够让懂它的人更爱它,让不懂它的人欣赏它。”
“青春版《牡丹亭》让我们看到了昆曲的活力,现在的昆曲可谓百花齐放,但是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将最原汁原味的《牡丹亭》传承下来。”
“戏中演员们每个小小的动作都漂亮至极,每句唱词都高雅华丽,不需要豪华的舞台布景,简单的几个人就可以让一台戏光彩夺目,这就是昆曲。在中华文化当中,昆曲是美的极致。”
“青春版《牡丹亭》犹如甘露一般,滋润了人们渴望纯真爱情的心灵,它让人们在一种声声慢与情切切的氛围中,感受到尘世间久违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可谓源远流长。如今,在推出青春版、豪华版、传承版等8个版本后,新版的昆曲正以尽显古典意蕴的舞蹈、饱含民族底蕴的音乐、清新典雅的服装造型和江南灵秀的独特气韵,婀娜地行走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巍巍高峰之上,且歌且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