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富豪能否养活昆曲《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5.25
【版次】B11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5月18日,正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首批名录6周年的纪念日,当天,普罗艺术公司出品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位于北京东四十条南新仓的皇家粮仓里正式亮相,并宣布将从此长期驻演北京。
在6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上演同样有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这似乎注定要成为北京文化产业最富传奇色彩的篇章。我和朋友有幸在演出的第二个晚上前去观赏,并体验了演出的全部。
这个厅堂版的《牡丹亭》请到的是林兆华、汪世瑜压阵的超豪华班底,令人充满期待。林兆华是国内著名的戏剧导演,话剧界的翘楚,而浙江省昆剧院的老院长汪世瑜,以“巾生魁首”蜚声海内外。
普罗艺术公司的老总王翔自从2006年拿下皇家粮仓这个文物单位10年的使用权之后,经过在原貌基础上的重新装修后,四处寻找一个项目可以进驻皇家粮仓。于是,颇有艺术眼光和造诣的王翔敏锐地发现了昆曲《牡丹亭》正是他所需要的。
普罗艺术公司直言宣称,昆曲在明代最早就是以“”的形式出现,这本来就是在富人家里存活的艺术形式,并且观众多是有钱有闲的风雅之士,所以他们就是要恢复这个传统,在皇家粮仓的古拙空间,复生明代传奇剧目的悲欢离合。
宣称演出就是给有钱人看的,也是这一版的《牡丹亭》叫卖的一个热点。我在演出现场见到,厅堂版的《牡丹亭》演出现场只有60个座位,最贵的票价是1980元,最便宜的票价也要580元。厅堂版的《牡丹亭》在演出的时候完全是小剧场的观演效果,演员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眼皮底下,水袖一甩,恨不得甩到你身上,而开场吹笛子的乐师更是款款走出,美妙的笛声令人回味无穷。同时,男女主角青年俊美,唱腔细腻演出效果美轮美奂,尤其是最后一场婚走时飞出的真蝴蝶,让人如同在仙境一般。
演出当晚,剧场里的人除了社会各界的名流、一些年长的学者外,就是媒体人士,除此以外,就是老外,而花钱自行前往购票的富人还不多。而这是演出最开始的几场,至于将来的情形如何,似乎还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