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精英式”锻造青春版《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3.05
【版次】第12版 (文化·娱乐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记者 潘宁/文 李忠/摄白先勇在考验所有人的耐心。这种考验,对昆曲能算得了什么呢?500年都下来了,她沉默地看着后人对她形形色色的态度。但如今的人们,态度就变得很多元了。你想,五个钟头啊,股市的涨跌能达到多少个点?一单生意早可以谈到成交或者泡汤的程度;若是饭局,早已散场,若是恩怨,亦可平息。而白先勇不谈这些。他笃定,有派头,有把握。堪称昆曲“义工”的他,其实根本是以一种贵族的姿态在制造一种他热爱的艺术。媒体闻讯而来。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一次短促的访问。将青春版制作成电影版,DVD版,难道这不只是一种将舞台艺术数码化的过程吗?其中有些记者,已经将青春版《牡丹亭》看了六七遍,“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几乎张口就能歌唱。最后大家还是被白先勇唬住了。五个钟头,甚至用更长的时间,人们见证了白先勇对昆曲的极度迷恋。在大陆,大家见惯了“贫困戏剧”这样的腔调——剧团反复论证他们的生存危机,剧作家不满意他们的劳动与薪酬比价,市场彷徨于票房与艺术的分水岭。但,白先勇向公众表演了一次华丽的过程,至少,这是目前大多数舞台艺术领域,所无法复制的五个小时。三万元租金,换来一天精良的拍摄白先勇每一次来杭州,几乎都是为昆曲而来。即便是将门后代也好,即便是写过《玉卿嫂》那样的好小说也罢,晚年的白先勇自动切断了他身体上附加的其他信号,他,目前就是一个为昆曲摇旗呐喊的人。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已演到第99场,苏州昆曲团两位少年青涩的主演——沈丰英,俞玖林,跟着他们的白老师走了祖国大陆的很多地方,还有纽约,旧金山,香港,台湾等等.剧组需要做一份纪念,纪念青青春版《牡丹亭》的成长经历。主演们很年轻,即便演到第100场,他们还是青春逼人。于是白先勇想用先进的科技力量留住他们最美好的时光。他说,要抓紧啊,你看,梅兰芳程砚秋当年多美,但当世人意识到要用影像资料去挽留他们时,实际上,年事已高的艺术家们,形象上已经谈不上有多少美感了。于是,青春版《牡丹亭》选择了他们心目最理想的剧场——杭州大剧院,用来作为拍摄的场地。这里的条件可以让整个拍摄过程用上最好的舞美设施,3万元一天的租金不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这里的设备可以让挑剔的白先勇感到满意。王童执导——王童是谁?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主席整个拍摄的班底很豪华。导演是王童。王童是谁?他是最新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去GOOGLE一下,能够搜罗到这个导演的大量资料。他还是一个出色的舞美工作者,全程参与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和服装制作。这个在台湾影响力颇大的导演,甘愿被白先勇所东调西谴,为他制作集合数码技术的舞台背投,为他设计演员服饰上每一朵花的盛开方向。王童所率领的班底又是台湾所一流的。拍摄现场一共有五架摄影机,白先勇反复强调说,这五个机子都是港台地区最棒的创作力量。宁肯捧着饭碗化缘,但必须像贵族那样伺候昆曲谁也未必具备白先勇那样的号召力。白先勇对昆曲是痴迷的。痴迷的效应,有时候并非只能产生咋咋呼呼的“粉丝”,即使做“粉丝”,未必都能像白先勇那样做得铿锵有力。白先勇据说花了很多精力为青春版《牡丹亭》化缘。这个最后的贵族,捧着饭碗四处求情,信念就是必须像对待贵族那样,对待昆曲这门艺术。拍摄青春版《牡丹亭》的费用达到了200万—230万人民币,剧场租金占用一部分,班底费用,舞美费用,白先勇不肯马虎一点点。就像他坚持用“金童玉女”式的男女主角——你想想,在广袤的大陆艺术界,南昆北昆有多少资深的艺术家可以完美演绎《牡丹亭》的啊,但白先勇始终坚持他对昆曲的情怀:不惜代价,还原昆曲骨子里的千娇百媚。而且决不为任何因素所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