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奥运期间展唱腔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7.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后,由白先勇策划改编、苏州昆剧院担纲排演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代表中国戏剧文化于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作展示演出,届时将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两轮全本剧目,共18个小时。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昆曲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记者日前探班苏州昆剧院一窥究竟。
7月5日中午,苏州气温高达37摄氏度,走近处于深巷中的苏州昆剧院,听到兰韵剧场和排练教室里传出的极赋古韵的唱腔却顿时感到清凉阵阵。上海昆剧院岳美缇和华文漪两位老师正按照传统剧目《玉簪记》中的不同行当,有针对性地向青年昆剧演员沈丰英与俞久林传授技艺。
今年从6月至11月是苏州昆剧院“传承季”,该院铺开投入到传承剧目的学习、排演、制作中,苏昆邀请了全国10多位传承老师,排演《玉簪记》、《西厢记》、《烂柯山》、《红梨记》等众多昆曲传统剧目。今年10月份,这些传统戏会在台湾上演。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从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中汲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目前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蔡少华说,青春版《牡丹亭》是昆曲最好时期的标识之一,自昆曲被列入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人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也使得很多精英人士开始关注本民族文化,但这还远远不够。
蔡少华说,现在人们对“传承”的理解有点狭隘,把传承的任务交给了昆曲演员,但实际上演员在传承中只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他还有要靠剧目及观众的传承。历史上有上千出昆曲剧目,现在要做的是挖掘和拯救经典的剧目,而不是上千出统统都要重新排演。
他还说,虽然昆曲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相信,再过30年,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到达一个水准,人们自然会关注精神文明。“昆曲在30年后将会到达一个鼎盛时期,现在昆曲人要做的就是继续坚守这一文化艺术。”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