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争:从《牡丹亭》到《歌舞青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06
【版次】第B08版 (人物·导演)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出生于湖南的陈士争很早就在美国发展事业,他执导的舞台剧《牡丹亭》、《赵氏孤儿》等都走红于欧美。谈及为何一个十多年都在炮制高雅艺术的舞台导演要执导《歌舞青春》时,陈士争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是好玩,第二是我想要年轻观众。”
早报记者 刘嘉琦
CFP 资料
原本想拍超女:
选秀给所有平民机会
电影《歌舞青春》系列是迪士尼最成功的原创歌舞片,讲述一群高中生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引进迪士尼版权、由陈士争执导的中国版《歌舞青春》将故事的舞台搬到了当下的中国大都市,该片即将于8月12日上映。陈士争很清楚,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对《歌舞青春》感冒。“那你告诉我,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故事?”当被早报记者质疑影片剧情设计的故事性偏弱时,陈士争反驳说,“学生生活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谈恋爱,跟家长作对。”
陈士争说,他拍《歌舞青春》,首先是觉得“好玩”,“我觉得现在的观众被教育的太多了。我们看电影,应该是好玩、开心,不要去跟生活有对照。”
在把《歌舞青春》“翻译”成中国版时,陈士争首先想到的是如今在国内如火如荼的选秀比赛。“我原本是想拍超女的,”陈士争很认真地说,“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想做明星,那么多选秀也是给了所有平民机会。怎么说呢?我们的校园教育还是有局限的,那么,这些比赛给了这些孩子实现站上舞台的梦想的机会。”
从舞台到银幕:
拍电影就跟放假一样
1963年出生于湖南,1987年到美国开始从事舞台剧的演员、舞蹈编导和导演工作。陈士争对早年的经历谈得很少。不过,翻看他的履历,首先映入眼帘的必然是1999年,他将20小时的汤显祖全本《牡丹亭》搬上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法国《世界报》曾将这一次演出评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
“如果我只做《牡丹亭》那样的剧目,今天我也不会坐在这里接受你采访。”对于舞台剧和电影,陈士争没有孰轻孰重的分配,“在做舞台剧和音乐剧的时候,我用了很多电视、电影的手法。其实,舞台剧和电影都是用画面在讲故事。对我来说,电影一直是很有魅力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两者的不同,舞台剧是只讲艺术的,但电影要讲票房、市场。”
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年轻观众,一直在美国发展的陈士争很清楚“年轻观众是未来,所有美国的电影都是冲这个来的”。“音乐剧也可以有年轻观众,但那个毕竟是有门槛的,相对来说,电影会轻松很多。”
从舞台到大银幕,陈士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选择了拍摄根据华裔留学生在美国校园开枪杀人事件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暗物质》。“卢刚(《暗物质》男主角)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也刚开始纽约大学的学习生活。很痛苦,语言不通,然后那个事件发生对我触动很大。”陈士争说,选择这个严肃沉重的题材拍电影处女作,完全是因为“这个题材离我的生活很近”,“这段记忆很深刻,我一直觉得应该拍一部戏,表现中国对美国期待的没有达到,美国对中国的期待没有实现,双方在了解上一直有问题。电影里的那些人物,很多都是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
两部电影作品,风格迥然不同,陈士争笑说,这样才好:“我就是想让观众摸不透我的风格。”至于下一步是继续电影还是回归舞台,陈士争说会结合着来:“就像我说的,电影还是相对好玩的。那么我觉得舞台剧、音乐剧就像是英文键盘,在国外使用。电影就像是中文键盘。我回来中国,度假也是玩,拍电影也是一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