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白先勇:把《牡丹亭》送到美国

白先勇:把《牡丹亭》送到美国

作者:李冰 出版日期:2004.09.26 点击数:0

【作者】 李冰

【报纸名称】:北京娱乐信报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爱情神话 保护的位置 《台北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小说 演员挑选 《游园惊梦》 

【出版日期】2004.09.2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牡丹亭》一套票卖到1500元$$ 白先勇:上次我到新浪网有一个许诺,说下次再来要把《牡丹亭》两个主角带来,我没有失约。(笑)他们今天都来了。因为我们在10月21、22、23日要在北京的世纪剧院公演《牡丹亭》了,这是在国际音乐节第一次演昆曲,也是北京首演。$$ 记者:演出之前,在台湾、上海其他地方都演过吧?$$ 白先勇:今年4月19日在台北演了两轮,等于是全球首演,现场有九千人次,票一个月全卖光了,非常轰动、成功。第二轮是在香港,那是5月了,演了一轮,也是爆满。$$ 第三轮是在中国内地的首演,6月份在苏州大学,本来是两千个座位,一下涌进去两千五六百人,上海复旦、戏剧学院等学生都跑去看了;世界遗产博览会我们在苏州又演了一轮。随后在杭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有一百多个节目上演,我们青春版的《牡丹亭》被杭州文化厅邀请演出,在东坡剧院演了一轮,据说一百多个团体演出,我们的票卖得最好,差不多快1500元人民币一套了。$$ 记者:这部戏的演出从南往北,您对在北京上演有什么期望?$$ 白先勇:一个戏剧,尤其戏曲,要经过最后的考验就要进京,我想一定要北京的观众评定认可了才算是定位,所以我认为北京这次演出特别重要。我们当然也希望北京的观众喜欢我们的戏。另外,这部戏也针对大学生,以后可能还要到其他大学去演,现在已经在苏大、浙大演过了。$$ 记者:这次北京的演出会在哪个大学?$$ 白先勇:我想这次我们是针对国际音乐节的,但肯定我们以后会走进校园,这也是我们的宗旨之一。我觉得昆曲需要青年观众,而且反过来说,我觉得大学生也需要接受像昆曲这样高度古典美学的艺术教育。$$ 周杰伦王菲太现代不符合古典美$$ 记者:您给介绍一下新版的《牡丹亭》,和我们过去熟悉的蔡正仁先生和梅兰芳先生主演的《牡丹亭》有什么不同?$$ 白先勇:第一我选择两位年轻的演员,是因为他们比较贴近原著里形容较人物的形象,他们两个人一个是梦中情人,一个是太守千金,形象上比较吻合。$$ 第二我想,整个剧都围绕那个“情”字下工夫,第一本我们定为“梦中情”;第二本定为“人鬼情”;第三是“人间情”,都是围绕“情”字做工作。$$ 我们追求青春靓丽的色调,所以,服装虽然按照传统的规矩在做,可是我们颜色的挑选,都很精致,两百套服装,美得不得了,苏州的刺绣,粉嫩粉嫩的,整个青春的色彩特别浓。$$ 我们怎么把这样一部古典的戏放在现代的舞台上大放光芒?就是古典和现代的磨合和结合。我们尊重古典,但不完全因循古典;我们利用现代但绝不滥用现代。用现代的元素来演绎这部古典作品,让它表演起来合乎21世纪观众的审美,如果9个小时演下来,完全是一桌两椅,这种演法很容易使人在视觉上倦怠。昆曲的美学是抽象的,写意的,抒情的。$$ 记者:您对演员挑选一定特别苛刻,最后为什么选定了余玖林和沈丰英?标准是什么样的?$$ 白先勇:在此我引一句上海昆剧院院长的话,他看了这两位演员的戏后跟我说:“白先生,你的眼睛真厉害。”在我看来,有些演员长得不错,比如像周杰伦、王菲,那种美是比较现代感的。我觉得这部戏比较古典,余玖林是古典书生那种感觉,而沈丰英,是娴静含蓄中悄悄露出一些情丝来那种,他们两个人有这种气质,能把它演出来。$$ 《牡丹亭》是最浪漫、最美丽的爱情神话$$ 网友:为什么您选择昆曲?您为什么选择这部戏?$$ 白先勇:我推展昆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经验了,我一直认为昆曲是世界性的艺术,因为它的美学程度是全人类可以普及接受的。果然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第一次对这种表演艺术的高度评定,而且在19项文化遗产里面昆曲是首项,我们的民族戏曲第一次产生了那么崇高的地位。$$ 我9岁在上海看到了梅兰芳和俞振飞演的昆曲,演了四天,从那以后我和昆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我自己也写了一篇小说,叫《游园惊梦》,我又把它改成话剧。$$ 我觉得昆曲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这么多的艺术,是一个非常精美的表演艺术。它的文化性特别浓,像《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种本子不仅是戏曲经典,还是文学经典,还有它的舞蹈特别美,比起其他的剧种,它的舞蹈都更细致、繁复。昆曲的舞蹈跟我们的书法是同一套文化符号,书法那种线条的美,跟昆曲的舞蹈美一样。$$ 所以我觉得以昆曲作为美学教育的一种典范非常合适,它呈现在舞台上面比较生动,不是放在博物馆里面的。$$ 为什么选《牡丹亭》?《牡丹亭》是经典中的经典,当然它是一个最浪漫、最美丽的爱情神话,四百年来一直传下来,历经长久。有这种吸引力,就是因为它本身的美,美到爱情情致最高的时候,就爱得死去爱得活来。这是一部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青年人、老年人看了都很有感触。$$ 历史上昆曲曾像卡拉OK一样流行$$ 记者:对昆曲人们普遍有种隐忧,说到底,昆曲还是小众艺术,在这个时代是不是昆曲只能处在被保护的位置?$$ 白先勇:是这样子的,不要忘了昆曲的历史,它从明末到清朝两百年独霸中国剧坛,它曾经流行大江南北,不是曲高和寡,少数人听的,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那个时候昆曲非常普及,可能跟现在卡拉OK一样,它衰落原因有很多。昆曲要像周杰伦、王力宏那样被那么多人崇拜是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有它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差别,有精致文化,有通俗文化,两个不相悖,我也喜欢流行歌,我也会唱的。$$ 记者:流行歌曲喜欢谁的歌?$$ 白先勇:蔡琴有一首有名的歌《最后一夜》,就是我帮她做的啊。你听莫扎特听贝多芬,并不表示你不喜欢爵士乐、摇滚乐,好的我们都需要。$$ 网友:怎么让现代的年轻人接受传统艺术?$$ 白先勇:我在这里呼吁,不要低估年轻人,他们懂得什么叫美,真正美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会欣赏的。如果说他不喜欢那个戏剧或者古典东西,那恐怕要检讨,是不是做得不够美?做得不够吸引他们?如果你做得非常美,肯定能够打动他们,他们懂得欣赏,连中学生都如此。$$ 网友: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昆曲也有一个保护与开发的程度问题,怎样才算是适度保护?会不会有开发过度的情况?$$ 白先勇:问得很好。我觉得保护需要政府跟企业界的支持,拿钱来,文化不能口说,那是要投资的。我们这次的演出预算整个加起来,差不多是五百万人民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一方面苏州市出了一部分钱,其他大部分是我去化缘,到企业界去募来的,像这样的就是保护。我们不要忧虑这些预算,我们尽量可以集中在艺术上面的拓展。$$ 所谓过度就是不要粗制滥造地制作一台戏,我们制作这个戏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从剧本的磨合到服装的设计、灯光的设计,不能说一年就做出几出戏来,因为昆曲本身是精致、精美的东西。$$ “牡丹亭”三个字就值三十万新台币$$ 记者:我知道《猫》演了四十年了,您是不是希望《牡丹亭》演成经典剧目?$$ 白先勇:对啊,多少国家可以演,联合国说我们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我把我们最好的东西拿出去啊。$$ 记者:您预计会有那一天吗?$$ 白先勇:我们在努力。在美国《牡丹亭》有后援队在组织了,可能我们到美国去了,美国华侨对这个剧非常兴奋,我们在台湾演的时候,他们组团飞回台湾去看。$$ 记者:你觉得这些能走向世界吗?$$ 白先勇:我觉得可以的,迷死他们了。爱情大家都懂,它有朴实的一种主题,爱得死去活来,大家看都高兴。$$ 记者:您是不是以为昆曲前景并不是特别美好?就这部戏而言比较乐观?$$ 白先勇:这部戏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昆曲前景那就不是一两个人的努力了。你知道的,整个的制度、整个方式,比如说昆曲的教授法都很重要。我觉得这次我们就是正确的,我们请两个最好的老师给他们两个人?穴男女主角?雪加工,手把手教,大班教是不行的。$$ 还有,导演也有几十年的昆曲经验,对昆曲一举一动很清楚。我觉得昆曲导演本身也要对昆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个剧中我们请的都是专家,“牡丹亭”这三个字?穴指着书?雪,我们请台湾最有名的书法家写的,一个字十万新台币呢,连这几个字都是最好的。$$ 白先勇小传$$ 1937年7月11日出生,广西桂林人,当代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北,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