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芭蕾舞《牡丹亭》不只追求至情至麦

芭蕾舞《牡丹亭》不只追求至情至麦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4.1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出版日期】2008.04.1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郭文景融合多种风格李六乙把美推向极端————

本报讯汤显祖的《牡丹亭》人们已经看过很多艺术形式的版本,即将于5月2日在天桥剧场上演的芭蕾舞《牡丹亭》会是什么样?芭蕾与中国古典名著怎样结合?让人产生了各种想象。昨天下午在中央芭蕾舞团排练场,该剧导演李六乙和作曲家郭文景接受记者采访时,给记者描绘了他们心中的芭蕾《牡丹亭》。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的话说:“这是一部实验性芭蕾舞。”

郭文景和李六乙出任芭蕾舞《牡丹亭》的作曲和导演,很多人都觉得“很怪”,但听到他们自己对芭蕾舞《牡丹亭》的阐述,会令人觉得这是一部与以往中国舞剧完全不同的作品。郭文景这样解释他的音乐:“这部舞剧音乐中集中了昆曲、西方古典音乐和我创作的现代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昆曲音乐的混合,我的创作与古典音乐混合,使得舞剧音乐呈现丰富多样色彩斑斓的效果。在音乐创作上,我创作的部分是最难,其中导演要求两段重要的双人舞必须是我的创作,‘惊梦’和‘幽媾’,一个是人与人的相爱,一个是人与鬼的恋情。”

在李六乙心中,《牡丹亭》原著本身就是一个后现代作品:“《牡丹亭》其实是最简单的故事,就是梦中的爱,梦中的情。梦的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由此展开产生人物之间的感情,是不可实现的状态。比如在杜丽娘回到人间那段戏中,是杜丽娘的一种寻找爱的过程,至于故事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我跟演员们说,就像你坐火车到广州去看你的爱人,在火车上的心情一样,只不过杜丽娘的路更长,心情更急切。还有,我们这次还借助了魔术技术,梦中的地狱没有人们想象中狰狞和恐怖,杜丽娘返回人间的时候判官也不会轻易让她走,在这个时候,就不只是传统的至情至美,而是把至情至美发展到极端。”看惯了中国舞剧的豪华大制作,这次由德国人米歇尔·西蒙设计的《牡丹亭》,布景将是简洁的、空灵的。李六乙开玩笑说:“空到舞台上什么都没有。要把观众的焦点放在人物上,放在舞者的肢体语言上,这种‘空’的冲击力是很强的。”现在,芭蕾舞《牡丹亭》大的构架已经创作完成,李六乙说:“目前主要人物的任务就是选择,一个表达可能有10个动作,我们在其中进行选择,最后出来的是现代的《牡丹亭》,是这个时期的《牡丹亭》。”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