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八年打造剪纸版《牡丹亭》剪纸艺人梦回牡丹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23
【版次】第A08版(纪实摄影)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啃读原著寻找灵感
上网查找宋代服饰资料
爱妻的一杯茶是最好的鼓励
创作中的苦思冥想
一笔一划创作画稿
八角亭前,柳梦梅背负行囊,遥望远方,志得意满;
垂柳树下,杜丽娘头戴牡丹,眼波流转,娇羞无限。
这便是剪纸版《牡丹亭》的封面了。
“柳梦梅进京赶考,他的梦是高中状元;杜丽娘游园思春,她的梦是一份美好爱情;汤公创作《牡丹亭》,他的梦也许是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谈到为何要创作剪纸版的《牡丹亭》,曹春法说,可以借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说,“而我的梦,就是想通过自己擅长的剪纸艺术,表达对汤显祖的崇敬,让更多人了解遂昌。”
曹春法是遂昌县焦滩乡焦石娄村人。由于受奶奶影响,他自小就喜欢上了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即便是在温州、丽水打工,曹春法也会每天挤出时间练习。渐渐地,他的剪纸技艺越来越成熟。
2008年,曹春法创作的《喜迎奥运》获得了全国剪纸比赛二等奖,《采莲曲》《貂蝉拜月》等作品也获得了大奖。得到肯定后,曹春法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创作剪纸版的《牡丹亭》。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曹春法说干就干。他买了一本《牡丹亭》原著和《新华字典》,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啃读”这部传世名作。
读通《牡丹亭》后,曹春法挑选出每一出戏中最具代表性的情节,开始为剪纸打稿。“加上封面和汤显祖画像,一共是59幅剪纸。”
创作画稿的过程异常艰辛。“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宋代,画稿中的建筑和服饰也得是宋代风格才行,而更难的是人物表情的诠释。”曹春法从汤显祖纪念馆找来了明代木刻本《牡丹亭》。但里面的插画内容比较简单,并不能满足曹春法的创作要求。
为了了解宋代建筑风格,曹春法开始从网上学习宋代建筑知识,还去缙云河阳古民居等地参观;为了了解宋代人的服饰特点,曹春法四处搜罗小人书里的插画;为了精心设计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形象和表情,多少次,午夜12点的钟声敲过了,曹春法还埋头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多少次,睡梦中突然来了灵感,曹春法半夜三更也会起床画手稿。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59幅画稿终于完成了。曹春法开始着手刻印。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到现在为止,曹春法已经完成了其中的22幅。
“2016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希望那时能完成全部59幅作品,并举办剪纸展览,以此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大师。”曹春法对此满怀憧憬。
剪纸版《牡丹亭》封面
作品《游园》
记者金海亮陈炜潘俊通讯员毛娅妮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