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娓娓水磨腔脉脉牡丹亭

娓娓水磨腔脉脉牡丹亭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4.18 点击数:0

【副篇名】——小女子的昆曲情缘

【报纸名称】:苏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4.04.18

【版次】第B09版:苏周刊生活

【入库时间】20140520

【全文】

□陈晓雯李晓玲/文大沐/图

“几百年冠绝梨园”是昆曲。清丽悠扬、宛转细腻,谓之水磨腔。一叹三唱六百年,漫漫岁月,物换星移,古调传唱依旧。将原本消失在浩浩历史洪流里的春花秋月,娓娓道来,清音流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最是风雅。

山塘昆曲馆内,胡希茜正在准备登台。从小跟奶奶唱过越剧,机缘巧合之下,她在初中时被戏曲学校选中,开始学习昆曲。梳妆台前,敷脂粉,画眉梢,点朱唇。白色打底,衬出精神肤色;粉色惊艳,展现妩媚双眼;黑色上盖,加深立体轮廓;红色轻点,滋润樱桃素口。层层叠叠,意犹未尽。

刨花浸润发片,制成小弯和片子,勒头带固定,水纱巾包头,头面上戴,云鬓簪花,繁复非凡。桃色马甲,同色外衣,雪色包裙,碧色绣鞋。镜中的自己兰花一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衣袂飘飘,裙裾飞扬,胡希茜忘了那些苦练基本功的时光,忘了妆上油彩带来的伤害。舞台是她的天地,她的支撑,她的归属。

闺门小姐越过时空,演绎缠绵悱恻。《牡丹亭·惊梦》就此开始。

角羽俱起,宫徵相证,明眸微睁,情与谁共?丽娘惊梦,怀人幽怨。彼时游园,闲庭信步,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四并已全。怎可知,梦中惊起,良人不在,身陷庭院,徒增忧愁。

燕语莺声,音韵悠悠,婉转起伏,如曲水流觞,柔和动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依字行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水袖飞扬,曼妙不可言,指如削葱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或忧愁,或痴情,或否定。光彩灼灼,惊鸿万里,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此刻,胡希茜不是苏州大学的学生,不是昆曲的表演者,她就是杜丽娘,就是养在深闺,却富有叛逆精神,渴望冲破封建教条的千金小姐。

跨过千年,仿佛看到这样一幕: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丽娘足蹑丝履,头顶玳瑁,环佩叮当,柳生擢纤纤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般花前月下,笙歌暗奏,正是私定好时光。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约定来世今生,情深意重之典范。

曲高则和寡。道近则易从。昆曲不流于表面,亦不落入粗鄙,承《诗经》《楚辞》之风骚,烟雨江南之灵动。水磨韵美,亦可贪晌,切莫辜负好韶光。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