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璞画昆曲——《牡丹亭》组画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11.0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杜璞画昆曲——《牡丹亭》组画
□ 邵 彦
油画家杜璞生长在文脉悠久的江苏镇江,求学于“六朝古都”南京,1999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沈行工教授),毕业后回镇江专事油画创作,2003年迁居苏州。经过十余年探索,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个人风格:色彩响亮,笔法豪放,兼工带写,中西兼融。他的油画既有西画的写实功底和抽象表现的现代感,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灵意象之美。他几十年来居住、学习和工??的地方,正是传统文人画的发源地和兴盛区,这条文化根系深深地植入了他的艺术生命。要画出和西方人不同的油画,是中国艺术家的野心,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然而然的追求。
出于深沉的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近年杜璞着力描绘中国的世界自然与人文遗产:天坛、长城、皖南民居等,最后集中于苏州的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世界自然与人文遗产)和昆曲(人类口头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项遗产是平民的,又是精英的;高贵典雅,又融于日常生活。杜璞画园林画昆曲,突出的是它们具有亲和力的美,以及它们对现代人审美心理上的冲击和启示。
杜璞根据青春版《牡丹亭》创作的系列油画,园林和昆曲双美兼融。也有人说他的《牡丹亭》系列油画表现太直观、太西方化,不够含蓄,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中外艺术大师的风格元素,如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民俗生活气息、八大山人的简约和灵动、齐白石的稚拙情趣和劲健用笔、马蒂斯的装饰与纯色、毕加索的解构、夏加尔的童真想象力,但整套作品所表达的凄清、诡异、梦幻意味,则是杜璞心中的《牡丹亭》,用油画这种新的媒介演绎了一段穿越时空、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杜璞大胆地画出了自己的感觉和想象,系列作品贴切《牡丹亭》的“人性解放”主题。昆曲之动人,在于她能激发观众的人生感悟和艺术想象,杜璞画昆曲,画出了他对昆曲的个人感受和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