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昆曲邂逅海德堡

昆曲邂逅海德堡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6.16 点击数:0

【副篇名】海峡两岸昆曲艺术家共同献演《牡丹亭》

【报纸名称】:昆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3.06.16

【版次】第A09版(昆曲)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图为顾卫英《牡丹亭》剧照

刘南(海德堡大学中方院长)

应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邀请,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顾卫英女士以及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教授、演员赵延强,杨莉娟等艺术家们于2013年6月2日晚上,在海德堡大学音乐系礼堂为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精美绝伦的昆曲《牡丹亭》折子戏。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为古老的大学,昆曲是中国的百戏之祖,两者都拥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当昆曲首次邂逅海德堡大学时,师生们都感到分外兴奋。尽管德国近期连降大雨,但仍然没有阻挡观众的热情与期待。为了让德国观众更加了解昆曲艺术,演出前及换场期间谢柏梁教授和洪惟助教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昆剧的特性、历史行程以及发展,同时介绍了《牡丹亭》的剧情和中国人的爱情观。顾卫英老师优雅的唱腔和精致的表演感动了大家,不仅小礼堂内座无虚席,礼堂之外还有很多观众站着观看了整场演出。德国观众不仅被艺术家们的表演所陶醉,还为杜丽娘与柳梦梅惊天地、动鬼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有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婉转精丽的长处。明代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演出结束后,孔子学院特别安排了现场互动环节,观众踊跃提问,场面非常热烈。

海德堡大学音乐系的Dr.phil.SilkeLeopold教授和Dr.phil.JoachimSteinheuer教授观看演出后兴奋地说,昆剧完全可以和欧洲的传统歌剧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相媲美,建议加强海德堡大学音乐系师生同海峡两岸艺术家的合作。孔子学院的德方院长和中方院长,还希望与中国戏曲学院再次深度合作,将更多的昆曲与京剧剧目引进到海德堡演出。

应邀观看演出的联合国教科文非遗保护政府间委员会咨询专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全球副主席陈平教授介绍说,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非遗保护公约出台十周年,昆曲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教科文人类口传非遗名录的项目,这次能由海峡两岸艺术家在海德堡联袂演出,是文化保护的一个优秀的例证,这也是两岸共同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表现。陈平教授早在2011年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办事处的同事们一起,在保利剧院观看过顾卫英昆曲专场的精湛演出;她也希望海德堡大学今后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昆曲界的一流艺术家和中国文化经典在德国得以展示和推广,以文化艺术为媒介,搭建更高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平台。(本文原载于《欧洲时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