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咏,声动神州
【副篇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音乐动人心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24
【版次】第AA07:文娱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本报讯(通讯员沈璐)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将于10月30日登陆湖南大剧院,该剧由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而成,自搬上舞台以来已创造了一百场场场爆满的巨大成功。对于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观众的一致评价是“年轻”、“好听”,究其原因就是白先勇勇敢大胆地把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到了戏曲音乐当中,既保留了昆剧音乐的基本特色,又得到了豁然开朗的更新。观众可通过0731-89851463订票。
全剧采用了主题音乐的方式,体现了歌剧音乐手法。从男女主角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经典唱段中,提炼、设计了人物主导主题各两个,并编创了在剧中作贯穿性出现的序曲。当杜丽娘首次出场亮相时其主题的出现使人物的音乐形象得到肯定;在最经典的《惊梦》中,主题转成笛子独奏,散板形式的变奏描绘了满园明媚春光;杜丽娘的主题还成为《寻梦》、《写真》、《离魂》各折的幕间曲或终场曲,总之,音乐往往在戏剧情节的关节点或戏剧冲突的高潮处发挥作用。同样,柳梦梅首次在《惊梦》中出场时,主要唱段的首尾分布了柳主题,表现其初识杜丽娘时的满怀欣喜;主题还成为《言怀》《婚走》中柳梦梅中心唱段的引子;在《拾画》中,柳梦梅的大段独唱中反复穿插着杜、柳的主题,充分地描写了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此外,全剧高度重视配器与演奏,以民族器乐曲的音乐效果去衡量乐队的全部工作。较为完备的戏曲乐队编制(笛子、唢呐、笙、中音笙、箫,琵琶、扬琴、中阮、古筝,高胡、提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编钟,打击乐组)和交响化的乐队配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品种多样、音色各具个性的民族乐器通力合作,端出了一席五彩斑斓的听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