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我仍然相信纯真的爱情
【副篇名】青春版《牡丹亭》10月30日将在长沙上演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17
【版次】第A29:文娱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记者田芳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却坚守着昆曲的青春念想,8年过去了,昆曲走进了高校的舞台、登上了剧院的舞台,并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总共演出200多场,得到了世界观众的认可,这都归功于白先勇先生八年如一日的坚守、努力和创新。10月30日,青春版《牡丹亭》将登上湖南大剧院的舞台,日前,记者通过邮件对白先勇进行了访问。
戏曲复兴的探索
白先勇经过这八年来忘我奔走操劳,以一部青春版《牡丹亭》引发传统昆曲文艺复兴。正是白先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极度热爱,才促使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将昆曲加入青春时尚元素,使昆曲焕发“第二春”。
记者:昆曲因为过分精致而呈衰败之势,您这八年来忘我奔走操劳,以一部青春版《牡丹亭》引发传统昆曲文艺复兴,是什么促使您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
白先勇:我一直有这个想法,我认为21世纪就是我们复兴的机会,再晚也会很危险。现在是最好的时机,现在的经济条件也符合,内忧外患暂时没有,昆曲是个载体,我试试看这古老的艺术是否能复兴成功。
青春版还能青春多久
8年前,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平均年龄20岁左右,不论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这源于白先勇先生独具一格的创意。另外,西方歌剧、采用中国山水画式的服装、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等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记者:现在的青春版跟过去有什么不同?8年前可以说是“青春版”,很多人也会疑问,随着演员的年纪渐长,您策划的《牡丹亭》是会换一批年轻的演员继续打“青春牌”,还是考虑到了合适时候就绝演了?毕竟再训练新人的过程是很艰难的。
白先勇:那现在比原来的成熟多了,迄今演了200多场了,对于我来说也差不多封箱了。其实,现在这批演员差不多都转型了,再找一批这样敬业又合适的演员是很难的,可遇不可求。我把传统文化带出国门,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都有演出。在中国最北到兰州,最南到厦门。我觉得我的能力也只能到这么多了,尽力而为了。我觉得我阶段性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仍相信纯真的爱情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记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评价杜丽娘的痴情。作为一种爱情中的状态,早已不再令人相信。当下被物质充满的社会还需要这样纯美的爱情吗?
白先勇:事实表明,这种浪漫依然存在。《牡丹亭》的故事还那么受人喜欢,就是它能把这种情怀变成现实的魔力。文学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人性的美依然存在。青春版《牡丹亭》扛起了昆曲复兴的大旗,使昆曲焕发青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最后,白先勇也对长沙的观众送来了祝福,“听说长沙非常期待这部戏,希望长沙的观众看到这部戏能开心”。观众可通过电话0731-89851463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