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两代“丽娘”薪火相传张继青亲授单雯再现经典《牡丹亭》本报观

两代“丽娘”薪火相传张继青亲授单雯再现经典《牡丹亭》本报观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7.1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金陵晚报

【出版日期】2012.07.12

【版次】第A24版(娱乐)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金陵晚报记者 肖林

张继青:

我这个版本不花哨

说到在《牡丹亭》众多版本之中“张继青版”的特色,张老师很低调地回忆道:“《牡丹亭》是南昆精粹,1982年,省昆到北京演出,我演的正是《游园》、《惊梦》、《寻梦》,后来他们觉得好,就又“捏”出了《写真》和《离魂》。这是姚传芗、范继信和负责剧本删节的胡忌和我一起整理摸索出来的两出戏。以《写真》为例,有人认为《写真》没内容,没什么好演的。我不这么认为。知道自己即将离世,要留下自己最后的美丽……这一段很有讲究。包括执笔的方式,画画的程序,一位女画家给我指点过,她说你要先画眼睛鼻子,然后再勾轮廓。”如此讲究,张继青依然强调:“我这个版本的《牡丹亭》比较朴实、尊重传统。不花里胡哨。有的时候你在传统戏里加了太多的东西适得其反。”

2007年2月7日和2012年6月30日,张继青先后在江苏省文化厅和文化部的安排下,两次接受了沈丰英和单雯的拜师仪式。而从15岁开始,单雯已经开始得到张继青老师的指点,近年来,更是学会了张继青版《牡丹亭》整本的五个折子戏。虽然张老师认为单雯现在来挑战正旦角色还受到阅历、年龄的限制,但闺门旦部分,还是很有优势的。一贯严格的张老师说:“现在看来,单雯还是不错的。嗓音不错,气息也比较纯正。”

单雯:

张版《牡丹亭》很见功力

单雯刚开始学昆曲的时候,她妈妈就给了她一张张继青老师的专辑,说:“你听吧,这是最好的。”说到张老师对自己的影响,首先是为人上的。省昆的人都知道,只要当晚有张老师的戏,她一定是提前三小时到剧院化妆、包头,而化妆间里也立即鸦雀无声。她一定早早穿好戏服提前一刻钟候场,为保持戏服平整,也一定是站着等戏开场的……

“你怕不怕张老师?”记者问道。单雯看一眼张老师小声说:“我也有点怕张老师的。”张老师问:“我对你们不是一直客客气气的?”单雯吐吐舌头:“主要是老师要求高。”记者追问:“老师高兴不高兴,你能看得出来吗?”张老师笑着指着她说:“她是个小精灵。”

说到张继青版《牡丹亭》的难度,单雯说:“张老师的这个版本要一口气唱下来,很见功力。”张老师介绍,这个版本去国外演出,国外媒体称之为“杜丽娘的独唱音乐会”。

杨汗如:

得到岳老师肯定想哭

来自台湾、一身黑衣的杨汗如头发短短、打扮干练,要不是别人提醒,记者差点没看出她其实是个女小生。“我出身数学世家,二十多岁才因昆曲的身段之美迷上昆曲。后来听蔡正仁老师唱,又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跑到上海想跟蔡正仁老师学,但蔡老师是团长,太忙,没空教我,就把我委托给了岳美缇老师。” 看了上海昆曲名家岳美缇的表演,杨汗如又被“震撼”了。岳老师教戏特别严格,让她感觉很“恐怖”。“才开始学的时候,唱和身段,我老是顾此失彼,做着身段的时候,就会把词忘记了,嘴里哼哼着,岳老师就说,我教了你们那么多,好像一点没有反馈嘛。我吓得要死。”在下了许多工夫之后:“有一回,在看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表演之后,我好像忽然开窍了,做得也不错,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一刻,简直要哭了呀。”

说到这次合作,她说:“我在这个戏里只有十分钟的戏。柳梦梅在梦中出现,是个白马王子,如果演得正儿八经,很难给人印象,如果故意‘突破’,又容易演过了,所以很难。”不过,张继青老师鼓励说:“她学岳老师很像,表演很讲究,声音也像。”单雯也在一旁笑着说:“很棒!”

诞生于1598年的《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已经演了四百多年,近三十年来,由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老中青三代演员推出了不下数十个版本。其中“张继青版”不仅被白先勇先生相中,作为引发昆曲复兴浪潮的青春版《牡丹亭》的指导版本,多年来也广受赞誉堪称经典。但随着昆曲大师张继青年逾古稀,已少有上台,这个版本也濒临失传的危险。好在在张老师的悉心传授下,她的嫡传弟子单雯也成长起来。继2010年12月,由江苏省昆剧院当家闺门旦之一单雯和“台湾昆曲第一小生”杨汗如合作的张继青传承版《牡丹亭》成功演出之后,本月13日,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李鸿良副院长(主持工作)等新班子成员的策划下,该版《牡丹亭》又将在江南剧场推出。为此,金陵晚报将邀请十位“昆虫”欣赏这场由大师弟子、“最美杜丽娘”出演的昆曲大戏(请登录金陵178第一娱乐版块抢票),这也是金陵晚报百场文艺演出第125场。在演出前,记者访问了难得接受采访的昆曲大师张继青以及本次演出的两位主角单雯与杨汗如。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