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文献>报纸>  园林版《牡丹亭》:辟蹊径推力作迄今已演满百场创沪上单场昆曲

园林版《牡丹亭》:辟蹊径推力作迄今已演满百场创沪上单场昆曲

作者:李峥 出版日期:2012.09.24 点击数:0

【作者】 李峥

【报纸名称】:解放日报

【出版日期】2012.09.24

【版次】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在朱家角课植园上演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满100场。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李峥

上周六晚,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依旧在朱家角课植园开演。然而这一天,张军的心情格外激动。下午,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喜马拉雅中心举行,而傍晚上演的《牡丹亭》更是迎来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第100场。

为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分别发来贺信。杨振武在贺信中说,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民营职业昆剧院团,为上海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希望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继续努力,在本市民营院团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推出更多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精品力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00场,这个数字不仅是三年来张军成绩的最好说明,更是创造了沪上单场昆曲演出场次之最。“一台戏演上这么多场,只有在走出体制后才有可能做到。”张军说,“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我第一次觉得,原来《牡丹亭》还能演出这种感觉!轻松顺畅,毫不生涩,一切得心应手。”

如今,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已成青浦的一张文化名片,每逢周末赴朱家角观剧的海内外观众更是络绎不绝。《纽约时报》曾以两个整版来积极介绍此剧,并称其为中国版的“公园里的莎士比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在朱家角观赏该剧后给予高度赞赏,并欣然题词“艺术的现代性需要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和养分――感谢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张军的创造力、智慧以及对传承人类非遗昆曲所做出的贡献。”

“在昆曲乃至戏曲行业里,张军都是独辟蹊径的,他做了许多旁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张军的恩师蔡正仁赞许说。同是昆曲小生,张军想的事情却总和别人不一样――昆曲最低谷的时期,他跑去一所所大学进行普及讲座和演出,争取年轻观众;在上昆进入职业黄金期,他却毅然辞职“下海”自己干;别人在剧场里坐拥虚拟园林,他却偏要把水袖甩到真实的亭台楼榭去……

在园林版&《牡丹亭》诞生后不久,一个名叫丁正的导演给张军拿来了一部纪录片《寻梦?牡丹亭》,将张军、谭盾、黄豆豆与他们的团队在创作时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我很幸运有一个导演记录下了园林版《牡丹亭》创作的全过程。”张军说,“这使我们能回忆起曾经的迷惘绝望、艰辛执着和为事业掏心掏肺的付出。看着它,我知道自己今后能做的,只有继续向前走。”

据悉,纪录片《寻梦?牡丹亭》将从明年起陆续参加海外的国际影展,向全世界传播美丽的中国文化。不仅如此,实景园林《牡丹亭》今年还将走出上海。今年10月,该剧将落户昆曲的发源地昆山,11月底,还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拉开世界巡演的首站序幕。实景园林《牡丹亭》已经迈开步伐,正试图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各地进行定点布局,并在全世界进行巡演。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