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再展“潮范”
【作者】 张越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0.21
【版次】第B02版:娱乐新闻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演艺看台]
昆曲《牡丹亭》是至情至雅的爱情经典,经过白先勇之手却变得“潮”了起来,精华版和完整版几次来穗都颇受欢迎。据悉,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精华版)将于11月13日再次来到广州黄花岗剧院,届时戏迷们又可以大饱眼福和耳福。
三小时版浓缩精华
青春版《牡丹亭》被称为中国版“人鬼情未了”。主创者白先勇在汤显祖原著上,经过精心梳理,创作了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青春版《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痴, 因梦而亡, 复又因情而得以还魂人间;柳梦梅为爱所狂, 寻得梦中人之魂魄并与之人魂幽媾, 复又挖坟开墓重生梦中人。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 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
此次演出的版本是时长近三小时的精华版,选取了《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共八折。对于热爱昆曲的观众来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经典版本。
国粹也可以很时尚
青春版《牡丹亭》被誉为“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起用了沈丽英和俞玖林两位昆曲界的后起之秀,其他演员平均年龄也在20岁左右,希望用年轻演员来吸引更多青年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这一版《牡丹亭》引用了西方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丰富了戏曲本身和音乐的表现力。
在服装和舞美方面,青春版《牡丹亭》颇似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将服装基调定为苏州水乡式的“柔”,以淡黄、粉红、嫩绿为主色调,选用丝绸做料,再辅以手工苏绣制作的梅、兰、竹等传统中国意象,衬托出演员的古典美。剧中传统的花神持花舞蹈被改成用十二个月不同的花来表现,用戏曲语言替代舞蹈动作,并利用“空舞台”的设置,拓展了载歌载舞的虚拟空间。(张越)
张越